温而不宽;以礼御庄,则威而不猛,故安上治民,莫善于礼。”颜特进云:“知以通其变,仁以安其性,庄以安其慢,礼以安其情,化民之善,必备此四者。”
子曰:“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;小人不可大受,而可小知也。”王曰:“君子之道深远,不可小了知,而可大受;小人之道浅近,可小了知,而不可大受也。”
[疏]“子曰:君子不可小知,而可大受也;小人不可大受,而可小知也”
○正义曰:此章言君子小人道德深浅不同之事也。言君子之道深远,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,故不可小了知也,使人餍饫而已,是可大受也。小人之道浅近易为穷竭,故不可大受,而可小了知也。
子曰:“民之于仁也,甚于水火。马曰:“水火及仁,故民所仰而生者,仁最为甚。”水火,吾见蹈而死者矣,未见蹈仁而死者也。”马曰:“蹈水火或时杀人,蹈仁未尝杀人。”
[疏]“子曰”至“者也”
○正义曰:此章劝人行仁道也。“子曰:民之于仁也,甚于水火”者,言水火饮食所由,仁者善行之长,皆民所仰而生者也。若较其三者所用,则仁最为甚也。“水火,吾见蹈而死者矣,末见蹈仁而死者也”者,此明仁甚于水火之事也。蹈犹履也。水火虽所以养人,若履蹈之,或时杀人。若履行仁道,未尝杀人也。王弼云:“民之远于仁,甚于水火,见有蹈水火者,未尝见蹈仁者也。”虽与马意不同,亦得为一义。
子曰:“当仁不让于师。”孔曰:“当行仁之事,不复让于师,言行仁急。”
[疏]“子曰:当仁不让于师”正义曰:此章言行仁之急也。弟子之法,为事虽当让于师,若当行仁之事,不复让于师也。子曰:“君子贞而不谅。”孔曰:“贞,正。谅,信也。君子之人,正其道耳,言不必小信。”
[疏]“子曰:君子贞而不谅”
○正义曰:此章贵正道而轻小信也。贞,正也。谅,信也。君子之人,正其道耳。言不必小信。案昭七年《左传》云:“子产为丰施归州田于韩宣子,曰:‘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,而赐之州田。今无禄早世,不获久享君德。其子弗敢有,不敢以闻于君,私致诸子。’宣子辞。子产曰:‘古人有言曰:其父析薪,其子弗克负荷。施将惧不能任其先人之禄,其况能任大国之赐?纵吾子为政而可,后之人若属有疆场之言,敝邑获戾,而丰氏受其大讨。吾子取州,是免敝邑于戾,而建置丰氏也。敢以为请。’”杜注云:“《传》言子产贞而不谅。”言段受晋邑,卒而归之,是正也。知宣子欲之,而言畏惧后祸,是不信,故杜氏引此文为注也。
子曰:“事君,敬其事而后其食。”孔曰:“先尽力而后食禄。”
[疏]“子曰:事君,敬其事而后其食”
○正义曰:此章言其为臣事君之法也,言当先尽力敬其职事,必有勋绩而后食禄也。
子曰:“有教无类。”马曰:“言人所在见教,无有种类。”
[疏]“子曰:有教无类”
○正义曰:此章言教人之法也。类谓种类。言人所在见教,无有贵贱种类也。
子曰:“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”
[疏]“子曰:道不同,不相为谋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