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”
“是!”赵忠到这时候才趁机说明来意,原是要向总督来请示,他微微哈一哈腰“动身的日子快到了,要请总督费心催一催。敝上急得很!”
“唉!我心里象火烧那样!”胡宗宪说“怎么办呢?”他搓着手傍徨了一会,走到书桌旁边,开抽斗取出一封信来:“你看!”
接信一看,大出赵忠的意外,是胡宗宪的家当。口气是帐房禀报主人,说胡家的茶田、竹林,全数变卖,只得五千两银子。
“只恨我力薄!”胡宗宪说“原以为变卖薄产,至少也有五万银子,可以凑一凑不足之数,哪知道竟是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数目。”
赵忠不作声,实在是有点感动了。想了好半天问道:“总督到底能凑多少?”
“有把握,不过三十万银子,正好是个零头。”
“三十万是少了一点。不过,”赵忠提高了声音说“总督也不必急。世上没有过不过去的关。”
“这,说实话,恐怕要仰仗你了!”
“总督太言重了!事缓则圆,慢慢想法子。”
“法子是非想不可的,不过日子不多,‘慢慢’两个字,可就用不上了。”
就在这时候,有个听差走到胡宗宪身边低声说道:‘罗师爷来了。听说有客,要走。”
“来得正好,走什么?快请!”胡宗宪吩咐过听差,转脸对赵忠说:“小华不是躲我,是躲你。”
“是啊!”赵忠倒被提醒了“这几天我想见他,总不容易找到。不知道他躲我是为什么?”
“还不是跟我怀着同样愧歉不安的心情!”胡宗宪叹口气说“唉!年成不好,害得我跟罗小华都没脸见人!”
听胡宗宪一再引咎自责,而且得知罗龙文亦有甚深的内疚,赵忠不由得有些感动“这是公事不顺手。”他说“总督跟罗师爷实在不必如此。”
“公事真是想不到的不顺手。等罗小华来了,我们商量个办法。”
等罗龙文掀帘入室,相将把杯欢饮,似乎都不愿谈不顺手的公事,以免扫了酒兴。谈的虽非风月,却无关正经;酒到微酣,胡宗宪忽然问道:“赵总管,听说你喜欢藏砚,雅人深致啊!”赵忠脸一红“我是自不量力,”他说“附庸风雅。”“风雅就是风雅,关它附庸还是独行其是?”胡宗宪向罗龙文看了一眼,取得默契,方始起身“你们坐一会,我取方好砚你们看一看。”
等他一走,罗龙文凑到赵忠面前低声嘱咐“说不定是去取那方岳忠武砚。倘或不错,你可别露了马脚!”
赵忠还记得,罗龙文说过,那方砚台是他说通了胡宗宪的书童,私下偷出来鉴赏。所谓“不要露马脚”就是不要无意中泄露此事。否则,不但害书童受罚,宾主也就都没意思了。
于是他重重点头:“我知道,我知道!”
果然,胡宗宪取来的,便是那方双忠手泽的名砚。赵忠一半是做作,一半亦是真心喜爱,情不自禁地赞叹不绝。这方名砚的来历,早就听罗龙文细细谈过,此时抖擞精神卖弄一番,口讲指画,头头是道,居然象个大行家。
“真不得了!”胡宗宪惊异不胜地“你所谈的许多掌故,我还是头一次听见。”
“总督过奖了!”赵忠看一看罗龙文,不好意思地笑一笑。胡宗宪亦看一看罗龙文,仿佛在问,赵忠何能懂得这么多?而罗龙文却看着赵忠,作个无奈何的表情:意思是为他怅惘,虽饱眼福,不过镜花水月而已!
“赵总管,”胡宗宪问道“想来珍藏甚多?”
“是!略略有些。”赵忠开始数他的家珍,起先很起劲,但声音越来越低,因为每数一方藏砚,总要在心里比较一下,比来比去,没有一方及得上眼前所见,不由得便泄气了。
“你的珍藏真不少。几时让我亦摩挲观玩一番。”
赵忠摇摇头“虽多无用。”他的视线一直盯在砚台上。“赵总管,”胡宗宪点点头说:“宝剑赠与烈士!这方砚台能由你收藏,倒也算物得起所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