○正义曰:此章言小人不能改过也。言小人之有过也,必文饰其过,为辞理,不言情实也。
○正义曰:此《孝经》文也。注云:“不三日,哀毁过情,灭
而死,皆亏孝
,故圣人制礼施教,不令至于陨灭。”
必文。”孔曰:“文饰其过,不言情实。”
夏曰:“君
信而后劳其民,未信则以为厉己也。王曰:“厉,犹病也。”信而后谏,未信则以为谤己也。”
游曰:“丧致乎哀而止。”孔曰:“毁不灭
。”
○正义曰:此章论君使下事上之法也。厉,犹病也。言君
若在上位,当先示信于民,然后劳役其民,则民忘其苦也。若未尝施信而便劳役之,则民以为从
崇侈、妄加困病于己也。若为人臣,当先尽忠于君,待君信己,而后可谏君之失。若君未信己,而便称君过失以谏诤之,则君以为谤讟于己也。
游曰:“吾友张也为难能也,包曰:“言
张容仪之难及。”然
○正义曰:此章劝学也。言人之仕官行己职而优间有馀力,则以学先王之遗文也。若学而德业优长者则当仕,以行君臣之义也。
夏曰:“大德不逾闲,孔曰:“闲,犹法也。”小德
可也。”孔曰:“小德不能不逾法,故曰
可。”
[疏]“游曰:丧致乎哀而止”
夏曰:“仕而优则学,
曰:“行有馀力,则以学文。”学而优则仕。”
[疏]“夏曰:君
信而后劳其民,未信则以为厉己也。信而后谏,未信则以为谤己也。”
[疏]“夏曰:大德不逾闲,小德
可也”
夏曰:“君
有三变:望之俨然,即之也温,听其言也厉。”郑曰:“厉,严正。”
游曰:“
夏之门人小
,当洒扫应对
退,则可矣,抑末也。本之则无,如之何?”包曰:“言
夏弟
,但当对宾客修威仪礼节之事则可。然此但是人之末事耳,不可无其本,故云本之则无,如之何?”
夏闻之,曰:“噫!孔曰:“噫,心不平之声。”言游过矣!君
之
,孰先传焉?孰后倦焉?包曰:“言先传业者必先厌倦,故我门人先教以小事,后将教以大
。”譬诸草木,区以别矣。
曰:“言大
与小
殊异。譬如草木,异类区别,言学当以次。”君
之
,焉可诬也?
曰:“君
之
,焉可使诬言我门人但能洒扫而已。”有始有卒者,其唯圣人乎!”孔曰:“终始如一,唯圣人耳。”
○正义曰:此章论人学业有先后之法也。“游曰:
夏之门人小
,当洒扫应对
退,则可矣,抑未也。本之则无,如之何”者,
游,言偃也。门人小
,谓弟
也。应,当也。抑,语辞也。本,谓先王之
。言偃有时评论
夏之弟
,但当对宾客修威仪礼节之事则可。然此但是人之末事耳,不可无其本。今
夏弟
于其本先王之
则无有,不可奈何,故云如之何也。“
夏闻之,曰:噫”者,噫,心不平之声。
夏既闻
游之言,中心不平之,故曰噫!“言游过矣”者,谓言偃所说为过失也。“君
之
,孰先传焉?孰后倦焉”者,言君
教人之
,先传业者必先厌倦,谁有先传而后倦者乎?
夏言,我之意,恐门人闻大
而厌倦,故先教以小事,后将教以大
也。“譬诸草木,区以别矣”者,诸,之也。言大
与小
殊异,譬之草木,异类区别,言学当以次也。“君
之
,焉可诬也”者,言君
之
,当知学业以次,安可便诬罔言我门人但能洒扫而已。“有始有卒者,其唯圣人乎”者,卒,犹终也。言人之学
,靡不有初,鲜克有终,能终始如一,不厌倦者,其唯圣人耳。
[疏]“夏曰:君
有三变:望之俨然,即之也温,听其言也厉。”
○正义曰:此章论人之德有小大,而行亦不同也。闲,犹法也。大德之人,谓上贤也,所行皆不越法则也。小有德者,谓次贤之人,不能不逾法。有时逾法而,旋能
守其法,不责其备,故曰可也。
○注“毁不灭”
○正义曰:此章论君之德也。望之、即之及听其言也,有此三者,变易常人之事也。厉,严正也。常人,远望之则多懈惰,即近之则颜
猛厉,听其言则多佞邪。唯君
则不然,人远望之则正其衣冠,尊其瞻视,常俨然也;就近之则颜
温和,及听其言辞,则严正而无佞邪也。
[疏]“夏曰:仕而优则学,学而优则仕”
○正义曰:此章言居丧之礼也。言人有父母之丧,当致极哀戚,不得过毁以至灭,灭
则非孝。
[疏]“夏曰:小人之过也必文”
[疏]“游”至“人乎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