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结构,曲尽其意、情思盎然地写出了深深感人的故事情节。一开始,作者按照传记的惯例首先叙述了人物的姓名、身世。之后,就突出地对信陵君的性格特征作了介绍:“公子为人,仁而下士,士无贤不肖,皆谦而礼交之,不敢以其富贵骄士。”
信陵君的礼贤下士,是关系到魏国的安危的,不同于平原君的养士“徒豪举耳”;也不同于孟尝君所养之士多“鸡鸣狗盗”之徒,虽有一个较杰出者冯谖,也只能效狡兔为主子筑三窟。而信陵君礼贤下士却是在为国求贤。“公子与魏王博”一事,就充分说明了信陵君礼贤下士对巩固魏国国防的客观作用。然而,此事却引起了魏王的疑忌“畏公子之贤能,不敢任公子以国政”
文章以一连串的生动情节,描写信陵君与他的门客的事迹,充分表现了信陵君“下士”与“不敢以其富贵骄士”的高尚品格。宴请夷门抱关者侯嬴以及侯嬴为信陵君策划“窃符救赵”是信陵君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,所以作者把此事作为中心事件来写,写得极为详尽,也极为精彩。侯生年老家贫,是一个地位卑下的“夷门监者”在当时的社会中,这样的人是为世俗所不齿的。然而,信陵君听说他是个贤者,就“往请,欲厚遗之”侯生“修身洁行”不肯受。信陵君就专为他“置酒大会宾客”并亲自赶车去迎接他,还为他赶车到屠户中拜访朋友朱亥,而侯生见朱亥后,却“俾倪,故久立与客语”这时“从骑皆窃骂侯生”而“公子色终不变”到家后,信陵君又引侯生“遍赞宾客”并且“为寿侯生前”待侯生为上宾。这一系列的行动,没有丝毫勉强。侯生对信陵君多方试探,信陵君表现出来的只是“执辔愈恭”“颜色愈和”“色终不变”信陵君这种礼贤下士的真诚态度,深深感动了侯生,侯生终于把信陵君当成了知己,愿为他谋划,并为他献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