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:我生性应当成仙,不能再供养你了。又流着泪说:今年将有一场大疫病,人要死掉一半。凿一口井饮水,可以不得病。苏耽母亲去世安葬后,人们听到山上有哭声很是悲哀。后耒看到苏耽骑着一匹白马回到山中,百姓为他立祠,于是人民安宁,年成丰熟,因此把山叫做马岭山。黄水又往北流,注入耒水,汇流处称为郴口。耒水又往西流经华山北面。华山也叫华石山,孤峰屹然高耸,山旁有两条溪水流过,东边是黄溪与耒水的汇合处。耒水一路向东奔流,是不可能往北流经县西的。两岸山峦连绵起伏,山岩间悬挂着下泻的流泉,行人到这里就会盘桓不去,流连忘返。
又往北流过便县西边,
便县,从前惠帝曾封给长沙王的儿子吴浅,立为侯国。也就是王莽的便屏。便县边界上有温泉水,在郴县西北,两岸有田数千亩,全都靠此水灌溉,常常在十二月下种,次年三月, 稻子成熟;过了这里,水都是冷的,就不能长稻苗。温水灌溉得到的地方,每年三熟。灌溉剩余下来的水,就散流注入耒水。
又往西北流过耒阳县东边,
耒阳是旧县,是按水命名的。王莽改名为南平亭。县城东濒耒水。在耒水以东、肥川以南,有一座老郡城。耒阳县有一条溪水,发源于东方的侯计山,水很清澈,冬温夏冷;往西流叫肥川。肥川北面有卢塘,面积八顷,深不可测,塘里有大鱼,到了五月间,鱼就在水面腾跃,激起水狼上涌数丈,向四面岸上横溢,小鱼纷纷逃散,随水被冲到岸上的多得数不清。又说:大鱼将要鼓动水狼时,鱼群就浮上水面,聚集在一起。肥川从旁流过注入耒水,耒水往西北流过蔡洲,蔡洲西边就是蔡伦的故居,旁有蔡子池。蔡伦是汉时的太监,顺帝时,蔡伦用破鱼网捣烂造纸,以代替竹简和帛。造纸就是蔡伦创始的。
又往北流过都县东边,
鄙县有鄙湖,湖中有个沙洲,洲上居民就用湖水来酿酒,这种酒味极醇美,称为鄙酒,每年常用来进贡。湖边还有鄙县老县城,西北距临承县十五里。太元二十年(395 ) ,撤废鄙县,并入临承。《 十三州志》 说:大别水发源于南方耒阳县的太山,北流到鄙县注入鄙湖。往北注人湘水。
耒水往西北流,到了临承县,在右边注入湘水,汇流处叫耒口。
洣水发源于茶陵县的上乡,往西北流过县西,
洣水发源于江州安成郡广兴县的太平山,往西北流经茶陵县南边。汉武帝元朔四年(前125 ) ,把茶陵封给长沙定王的儿子节侯诉作为食邑;王莽改名为声乡。洣水又转弯流过县城,然后往西北流去。这就是《 地理志》 所说的泥水。
又往西北流过故县南边,
牧水发源于东南方安成郡安复县的封侯山,往西北流经县北。枚县北面有修溪流过,彼县就是按溪来命名的。汉武帝元朔四年(前125 ) ,封长沙定王的儿子则为枚舆侯,就是《 地理志》 里所说的枚县。枚水又往西南流入茶陵县,注入洣水。
又往西北流过阴山县南边,
阴山县本来是阳山县。该县东北还有阳山老城,就是长沙孝王的儿子宗的食邑。据说这里的地势有王气,所以掘山填谷,并改名为阴山县。县里有容水,从侯昙山注入洣水,汇流处叫容口。源头有个大湖,容得下一百石,因为水发源在这里,所以名为容水。洣水又往西北流经县东;又往西流经历口。县里有历水,注入洣水,汇流处叫历口。洣水又往西北流,与洋湖水汇合。洋湖水出自阴山县西北乐蔽冈底下的洋湖,洋湖离冈七里,湖水往下注入洣水,汇流处叫洋湖口。洣水往东北流,有峨山;县城东北有武阳山和龙尾山,都是修仙学道的人飞升的地方。山上有仙人和龙马的足迹,在那里还发现他们留下的诗歌。他们的神灵虽然栖息于白云之上,心情向往着灵山秀水,但仍然怀念着故乡,在这里留下吟咏。读他们的诗歌,可以感到他们依然心在远处。我不止是遥想他们驾着祥云来往的踪迹,还喜爱他们的歌辞朗朗上口,所以拿了纸笔抄录下来。歌辞大略是:登上武阳山,眺望着乐蔽,获岭千花竞发在洋湖口。驱着蜚璃,驾着白驹,飞临蓝天碧水,不禁心里踌躇。千年万代后,世事茫茫,不知何如。仙人游赏这迷人的神乡,他们高雅的感情真是超凡绝俗的了。
又往西北注人湘水。
漉水发源于澄陵县东边的漉山,往西流过县南。
醴陵县,于高后四年(前184 )封给长沙相侯越为封国。县城南濒渌水,水源出自东方安城乡的翁陵山。我想漉、渌二字读音相近,后人为图方便,就以渌字为名了。虽然翁陵一名相异,但靠近山麓却是相同的。转弯从县西往西北流,到了漉浦,注人湘水。
浏水发源于临湘县东南的浏阳县,往西北流过该县,往东北与劳水汇合。
浏水发源于浏阳县东边江州豫章县的首裨山,发源后往西北流,经过浏阳县南,该县就是因溪而得名的。又往西北流向临湘县。往西流注人湘水。
氵买水发源于豫章艾县,
《 春秋左氏传》 说:吴公子庆忌向夫差进谏,夫差不听,于是庆忌就住到艾去。王莽改名为治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