洣荼陵县上乡,西北过其县西,
江州安成郡广兴县太平山,西北
,径荼陵县之南。汉武帝元朔四年,封长沙定王
节侯訢之邑也。王莽更名声乡矣。洣
又屈而过其县,西北
注也。《地理志》谓之泥
者也。
北于湘。
又西北过庐陵县西,庐陵县,即王莽之桓亭也。《十三州志》称:庐西
长沙安成县。武帝元光六年,封长沙定王
刘苍为侯国,即王莽之用成也。吴宝鼎中立,以为安成郡,东至庐陵
湖汉
也。
西过长沙罗县西,罗自枝江徙此,世犹谓之为罗侯城也。
又西
,积而为陂,谓之町湖也。又西至累石山,
于湘
。 累石山在北,亦谓之五木山,山方尖如五木状,故俗人藉以名之。山在罗
北。
又在罗
南,
注于湘,谓之东町
者也。
又北过南昌县西,旺南城县,西北
径南昌县南,西注赣
。又有浊
注之,
康乐县,故
乐也。浊
又东径望蔡县,县因汝南上蔡民萍居此土,晋太康元年,改为望蔡县。浊
又东径建成县,汉武帝元光四年,封长沙定王
刘拾为侯国。王莽更名之曰多聚也。县
然石,《异
志》曰:石
黄白而理疏,以
之便
,以鼎著其上,炊足以熟。置之则冷,
之则
,如此无穷。元康中,雷孔章
洛,赍石以示张公。张公曰:此谓然石。于是乃知其名。浊
又东至南昌县,东
于赣
。赣
又历白社西,有徐孺
墓。吴嘉禾中,太守长沙徐熙于墓隧
松,太守南
谢景于墓侧立碑。永安中,太守梁郡夏侯嵩于碑傍立恩贤亭。松大合抱,亭世修治,至今谓之聘君亭也。赣
又北历南塘,塘之东有孺
宅,际湖南小洲上。孺
名稚,南昌人,
尚不仕。太尉黄琼辟,不就。桓帝问尚书令陈蕃:徐稚,袁闳谁为先后?蕃答称:袁生公族,不镂自雕。至于徐稚,杰
薄域,故宜为先。桓帝备礼征之,不至。太原郭林宗有母忧,稚往吊之,置生刍于庐前而去。众不知其故,林宗曰:必孺
也。《诗》云:生刍一束,其人如玉。吾无德以堪之。年七十二,卒。赣
又径谷鹿洲,即蓼
洲也,旧作大艑
。赣
又北径南昌县故城西,于
秋属楚,即令尹
师于豫章者也,秦以为庐江南
。汉
祖六年,始命陈婴定豫章置南昌县,以为豫章郡治,此即陈婴所筑也。王莽更名县曰宜善,郡曰九江焉:刘歆云:湖汉等九
彭蠡,故言九江矣,陈蕃为太守,署徐稚为功曹。蕃在郡,不接宾客,惟稚来,特设一榻,去则悬之,此即悬榻
也。建安中,更名西安,晋又名为豫章。城之南门曰松
门,门内有樟树,
七丈五尺,大二十五围,枝叶扶疏,垂荫数亩。应劭《汉官仪》曰:豫章樟树生
中,故以名郡矣。此树尝中枯,逮晋永嘉中,一旦更茂,丰蔚如初,咸以为中宗之祥也。《礼斗威仪》曰:君政讼平,豫樟常为生。太兴中,元皇果兴大业于南。故郭景纯《南
赋》云:弊樟擢秀于祖邑是也。以宣王祖为豫章故也。赣
北
,际西北历度支步,是晋度支校尉立府
,步即
渚也。赣
又径郡北,为津步,步有故守贾萌庙,萌与安侯张普争地,为普所害,即日灵见津渚,故民为立庙焉。
之西岸有盘石,谓之石
,津步之
也。西行二十里曰散原山,叠嶂四周,杳邃有趣。晋隆安末,沙门竺昙显建
舍于山南,僧徒自远而至者相继焉。西北五六里,有洪井,飞
悬注,其
无底,旧说洪崖先生之井也。北五六里有风雨池,言山
濑激,激著树木,罪散远洒若雨。西有鸾冈,洪崖先生乘鸾所憩泊也。冈西有鹄岭,云王
乔控鹄所径过也。有二崖,号曰大萧、小萧,言萧史所游萃
也,雷次宗云:此乃系风捕影之论。据实本所未辨,聊记奇闻,以广井鱼之听矣。又
谢庄诗,庄常游豫章,观井赋诗。言鸾冈四周有
,谓之鸾陂。似非虚论矣。东大湖十
《十二州志》曰:大别南
耒
县太山,北至酃县
湖也。
耒西北至临承县,而右注湘
,谓之耒
也。
又东北过石县西,汉和帝
平九年,分庐陵立。汉献帝初平二年,吴长沙桓王立庐陵郡,治此。豫章
又径其郡南,城中有井,其
半清半黄,黄者如灰
,取作饮粥,悉皆金
,而甚芬香。
西于湘。
醴陵县东漉山,西过其县南,醴陵县,
后四年,封长沙相侯越为国。县南临渌
,
东
安城乡翁陵山。余谓漉、渌声相近,后人藉便,以渌为称,虽翁陵名异,而即麓是同。屈从县西,西北
至
浦,注
于湘。浏
临湘县东南浏
县,西北过其县,东北与涝
合。浏
县东江州豫章县首裨山,导源西北
,径其县南,县凭溪以即名也。又西北注于临湘县也。
豫章艾县,《
秋左氏传》曰:吴公
庆忌谏夫差,不纳,居于艾是也。王莽更名治翰。
赣豫章南野县西,北过赣县东,《山海经》曰:赣
聂都山,东北
注于江,
彭泽西也。班固称南野县,彭
所发,东
湖汉
。庾仲初谓大庾峤
,北
豫章,注于江者也。《地理志》曰:豫章
赣县西南,而北
江。盖控引众
,总成一川,虽称谓有殊,言归一
矣。故《后汉郡国志》曰:赣有豫章
。雷次宗云:似因此
为其地名。虽十川均
,而此源最远,故独受名焉。刘澄之曰:县东南有章
,西有贡
,县治二
之间。二
合赣字,因以名县焉。是为谬也,刘氏专以字说
,而不知远失其实矣。豫章
导源东北
,径南野县北。赣川石阻,
急行难。倾波委注,六十余里,又北径赣县东,县即南康郡治,晋太康五年分庐江立。豫章
右会湖汉
,
雩都县,导源西北
,径金
石,其石孤竦临川,耆老云:时见金
于石上,故石取名焉。湖汉
又西北径赣县东,西
豫章
也。
又西北过山县南,县本
山县也,县东北犹有
山故城,即长沙孝王
宗之邑也。言其势王,故堑山堙谷,改曰
山县。县上有容
,自侯昙山下注洣
,谓之容
。
有大
,容一百石,
于此,因以名焉。洣
又西北径其县东,又西径历
。县有历
,下注洣,谓之历
。洣
又西北,与洋湖
会。
县西北乐薮冈下洋湖,湖去冈七里,湖
下注洣,谓之洋湖
。洣
东北有峨山,县东北又有武
龙尾山,并仙者羽化之
。上有仙人及龙
迹,于其
得遗咏,虽神栖白云,属想芳
,藉念泉乡,遗咏在兹。览其余诵,依然息远,匪直邈想霞踪,
其文咏可念,故端犊
札,以诠其咏。其略曰:登武
,观乐薮,峨岭千蕤洋湖
,命蜚螭,驾白驹,临天
,心踟蹰,千载后,不知如。盖胜赏神乡,秀情超
矣。又西北
于湘。
又东北过汉平县南,又东北过新淦县西,牵西
宜
县,汉武帝元光六年,封长沙定王
刘成为侯国,王莽之修晓也。牵
又东径吴平县,旧汉平也,晋太康元年改为吴平矣。牵
又东径新淦县,即王莽之偶亭,而注于豫章
。湖汉及赣,并通称也。又淦
其县下,注于赣
。
又西北过攸县南,攸东南安成郡安复县封侯山,西北
径其县北,县北带攸溪,盖即溪以名县也。汉武帝元朔四年,封长沙定王
则为攸舆侯,即《地理志》所谓攸县者也。攸
又西南
荼陵县,
于洣
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