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井不藉人力而自然穿通,说的就是这条水。又说在一口井中汲水,诸井的水也都会动荡起来。现在井已埋塞,但遗迹仍依稀可辨。又说赖乡就是古时的赖国,有神农社。赐水就是厉水,往西南流,注入谬水。赐、厉音近,无怪赐水成为厉水’了。另一条从义乡西边流出,南流进入随县,又注入漻水。漻水又南经随县,往安陆流去。
往南流过安陆县,注人涢水。
蕲水发源于江夏郡薪春县的北山,北山也就是蕲柳山。蕲水上流承接希水的支流,往西南流经蕲山,从蛮中流出,所以把这个地区的蛮族称为五水蛮。五水指的是巴水、希水、赤亭水、西归水,薪水也是其中之一。蛮族恶徒恃着他们居处山川的险阻,世世代代干着抢劫的勾当。宋时沈庆之在西阳一带讨伐蛮夷,就是这五水蛮。
往南流过县西,晋时改蕲春县为蕲阳县,把县治迁到江洲,并设置大阳戍。后来齐时齐昌郡的郡治也迁到这里。
又往南流到蕲口,往南注人江水。蕲水南对薪阳洲,流入大江,汇流处叫蕲口。洲上有迁过来的蕲阳县。
决水发源于庐江郡零娄县南方的大别山,大别山俗称檀公岘,是大别山的异名。决水经大别山流出,在雩娄县兜了一个大弯。往北流过县东,雩娄县古时是吴国地方。《 春秋左传》 :襄公二十六年(前547 ) ,楚子、秦人入侵吴国,到了雩娄,听说吴已作好准备,就退了回去。《 晋书- 地道记》 说:零娄在安丰县西南,与安丰接境。所以《 地理志》 说:决水发源于零娄。
又往北流过安丰县东边,决水从零娄县往北流经鸡备亭。《 春秋》 :昭公二十三年(前519 ) ,吴在鸡父打败诸侯军队,指的就是鸡备亭。安丰县老城,现在是边城郡的治所,就是王莽的美丰。世祖建武八年(32 ) ,把安丰封给大将军凉州牧窦融,立为侯国;晋时设立安丰郡。决水从该县往西北流,经过寥县老城东边,又流经老城北边。汉高帝六年(前201 ) ,把寥县封给孔蒙,立为侯国,人们称为史水县。决水又往西北流,汇合了灌水。灌水发源于庐江金兰县西北的东陵乡大苏山,也就是淮水。许慎说:灌水发源于零娄县,俗称浍水。褚先生所谓神龟出产于江、灌之间,嘉林之中,就是指这条水。灌水往东北流经寥县老城西边,然后北流注入决水。所以《 地理志》 说:决水北流,到寥县注入淮水。灌水也是到寥县注入决水的。《 春秋》 :宣公八年(601 )冬,楚公子灭舒寥。减文仲听到这个消息时说:对皋陶、庭坚不去祭祀,完全加以忽视,恩惠没有施及于百姓,使他们无援无助,这多么可悲呀!决水又往北流,在右边汇合了阳泉水。阳泉水上流承接决水,往东北流经阳泉县老城东边。阳泉县就是旧时的阳泉乡,汉献帝时,封给太尉黄碗,立为侯国。又往西北流,在左边注入决水,汇流处叫阳泉口。
又往北注人淮水。决水入淮处,俗称绘口;这不对,这是决水、灌水的入口。从前我曾因公到过淮水,舟车到后,就在决水边歇宿。我走访老百姓和地方官,地名与古名全不一致;探究水脉,查考《 水经》 ,才知道这是决口。只因灌、浍读音相同,民间沿用惯了,反而把真名埋没罢了。
沘水发源于庐江郡灊县西南、霍山东北,灊是山名和水名。据《 开山图》 ,灊山围绕的大山是霍山。郭景纯说:灊水发源于此,县也按水命名。《 春秋》 :昭公二十七年(前515 ) ,吴国乘楚国有丧事而包围了灊。《 地理志》 说:沘水发源于沘山,而不说霍山;沘字也有写作淠字的。淠水又往东北流经博安县,泄水发源在这里。
往东北流过六县东边,淠水往东北流,在右边汇合了蹹鼓川水。此水发源于东南方的蹹鼓川,往西北流,在左边注入渒水。渒水又往西北流经马亨城西边,又往西北流经六安县老城西边。六安县就是旧时的皋陶国。夏禹把这地方封给他的小儿子,料理对他的祭祀。现在破塘中有一座大墓,楚人称坟墓为琴,民间相传叫公琴的,就是皋陶墓。汉高帝元年(前206 ) ,把六安划出来立为衡山国,五年(前202 )改属淮南;文帝十六年(前164 )又恢复衡山国;武帝元狩二年(前121 )立为六安国。就是王莽的安风。《 汉书》 中说的以舒人屠杀六人,六即指六安。晋太康三年(282 ) ,这里是庐江郡的治所。淠水又往西北流,分为两条,芍破就由此分出。又往北流经五门亭西边,往西北流经安丰县老城西边。按《 晋书- 地道记》 ,安丰县是安丰郡的属县,俗称安城。又往北流,汇合了濡水,然后乱流向西北奔去。往北注人淮水。沘水与淮水汇合的地方,叫沘口。
泄水发源于博安县,博安县就是《 地理志》 里的博乡县,王莽称为扬陆。泄水上流在博安县麻步川承接沘水,往西北流出去,经过濡溪,称为濡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