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乘及外道, 同依止诸见,
迷惑于唯心, 妄分别外境。
罗汉辟支佛, 及以佛菩提,
种子坚成就, 梦佛灌其顶。
心幻趣寂静, 何为说有无?
何处及为谁? 何故愿为说。
“迷惑于唯心, 故说幻有无,
生灭相相应, 相所相平等,
分别名意识, 及与五识俱,
如影像暴流, 从心种子起。
若心及与意, 诸识不起者,
即得意生身, 亦得于佛地。
“诸缘及蕴界, 人法之自相,
皆心假施设, 如梦及毛轮。
观世如幻梦, 依止于真实;
真实离诸相, 亦离因相应。
圣者内所证, 常住于无念;
迷惑因相应, 执世间为实。
“一切戏论灭, 迷惑则不生;
随有迷分别, 痴心常现起。
诸法空无性, 而是常无常,
生论者所见, 非是无生论。
一异俱不俱, 自然及自在,
时微尘胜性, 缘分别世间。
“识为生死种, 有种故有生,
如画依于壁, 了知即便灭。
譬如见幻人, 而有幻生死;
凡愚亦如是, 痴故起缚脱。
内外二种法, 及以彼因缘,
修行者观察, 皆住于无相。
“习气不离心, 亦不与心俱,
虽为习所缠, 心相无差别。
心如白色衣, 意识习为垢,
垢习之所污, 令心不显现。
我说如虚空, 非有亦非无,
藏识亦如是, 有无皆远离。
意识若转依, 心则离浊乱,
我说心为佛, 觉了一切法。
“永断三相续, 亦离于四句,
有无皆舍离, 诸有恒如幻。
前七地心起, 故有二自性;
余地及佛地, 悉是圆成实。
欲色无色界, 及以于涅槃,
于彼一切身, 皆是心境界。
随其有所得, 是则迷惑起;
若觉自心已, 迷惑则不生。
“我立二种法, 诸相及以证,
以四种理趣, 方便说成就。
见种种名相, 是迷惑分别;
若离于名相, 性净圣所行。
随能所分别, 则有妄计相;
若离彼分别, 自性圣所行。
“心若解脱时, 则常恒真实;
种性及法性, 真如离分别。
以有清净心, 而有杂染现;
无净则无染, 真净圣所行。
世间从缘生, 增长于分别,
观彼如幻梦, 是时即解脱。
“种种恶习气, 与心和合故,
众生见外境, 不睹心法性。
心性本清净, 不生诸迷惑,
迷从恶习起, 是故不见心。
唯迷惑即真, 真实非余处,
以诸行非行, 非余处见故。
“若观诸有为, 远离相所相,
以离众相故, 见世唯自心。
安住于唯心, 不分别外境,
住真如所缘, 超过于心量。
若超过心量, 亦超于无相,
以住无相者, 不见于大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