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外小说网

字:
关灯 护眼
番外小说网 > 清朝的皇帝 > 第一章皇帝的种种(4/10)

第一章皇帝的种种(4/10)

好几个皇帝即死于这两种病。

世宗可能顾虑到这种情况,仓促之间,口噤不能言,无由下达"末命",岂非又起骨肉萧墙之祸?因此发明了一个皇位继承问题的特殊处理办法:亲自书写继承人之名,藏于乾清宫最高之处,即世祖御书"正大光明"匾额后面;另有一小银盒,内中亦书同样的朱谕,出巡时由贴身太监随身携带,以备变出不测时,仍能确知大位谁属。

一般而言,至大渐时,召继位皇子及顾命大臣至御榻前,口宣末命;驾崩后,继位的皇子既未登基,更无年号,而且天下臣民还不知道宫中"出大事",但根据"国不可一日无君"的法则,既有遗命,不必柩前即位,即已自动成为嗣皇帝。顾命大臣、其他皇子以及宫眷、太监等,行大礼、改称呼,作为事实上承认皇帝的表示。

嗣皇帝第一件要做的事,是处理大行皇帝的遗体。清朝皇帝经常"住园",夏天则至热河"避暑山庄"避暑;即便在宫内,自雍正以后亦住养心殿,不住乾清宫。主要的原因是,以满洲"祭于寝"的习俗,皇后所住的坤宁宫,经过改建,地下埋了两口大铁锅,每天后半夜煮两头猪祭神,中宫变成"沙锅居",何能再住?

所以除大婚合卺之夕,一住坤宁宫东暖阁,以应故事之外,皇后从不住坤宁宫;这样一来,皇帝亦就不住乾清宫了。

但乾清宫毕竟是皇帝的正寝,所以不管康熙崩于畅春园,雍正崩于圆明园,乾隆崩于养性殿,嘉庆、咸丰崩于避暑山庄,道光、同治崩于养心殿,光绪崩于瀛台,皆奉遗体于乾清宫,在此大殓或行正式祭礼。

第二件要做的事,是遵奉遗命尊嫡母及生母为皇太后,再以奉太后懿旨的名义,以嫡福晋亦即所谓"元妃"为皇后。在此期间,处分重大事件,对外辄用"奉遗命"的字样,有关宫闱则用"奉懿旨"的字样。

接下来是颁遗诏又称"哀诏";然后钦天监择日在太和殿行即位礼,礼毕颁"恩诏",布告天下,新皇帝已经正式产生。

称为"恩诏"者,因为嗣君即位,与民更始,大赦天下,"非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"。所谓"常赦不原"即"十恶不赦"。此外耆龄百姓及孤苦无依者,赐帛赐米,亦有规定,总之加恩中外,所以称为"恩诏"。

***

恩诏中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必须说明,即是定年号。新君的年号,照例由明年起算,而且非正式即位以后,不能颁年号。文宗崩于热河,穆宗未奉梓宫回京行即位礼,即有用新年号的"祺祥通宝"的"样钱"出现,为此,李莼客颇致讥评,殊不知此为别有经济上的理由之从权措施。以后会谈到,此处不赘。

年号起于汉武帝,但历代帝皇似乎全未考虑到历史记载的方便,动辄改元,甚至一年之中,一改再改。直到明朝,始划一为一帝一年号而仍有例外:一是英宗,年号先为"正统",复辟后改为"天顺";二是光宗,万历四十八年秋即位,一月即崩,熹宗接位定明年年号为"天启",如是,则光宗竟无年号,因定即位之日起至年底为止为"泰昌元年"。一年三帝两年号,在正统的王朝为一罕见的现象。但清朝的年号,自入关开始,一帝一号,始终正常。

年号关乎"正朔",等于御名的别称,自应较常人命名格外慎重,或出亲裁,或由军机大臣及南书房翰林拟呈圈定,皆几经斟酌,绝不会不通不妥,闹出宋太祖用伪号"乾德"的笑话。其原则大致如下:

一、避免使用前朝末代年号的字眼,如"崇"与"祯"。

二、声音响亮,绝无拗口之弊。

三、最重要的是,要有一种深入浅出,令天下臣民共晓的涵义。

自顺治以后,年号的涵义如下:

1?顺治——入关之初,天下未定,愿将顺民意,以求大治。此一年号显然有抚慰的用意在内。

2?康熙——天下既定,与民休息,希望安居乐业。

3?雍正——雍为雍亲王,正为正位。特选此两字,正见得其得位不正;世宗喜自作聪明,类此弄巧成拙之事甚多。

4?乾隆——乾卦在五伦中象征为男、父、君,用于年号自是指君。乾隆者"乾运兴隆",可见高宗得位的基础是很薄弱的。此年号配合其他各种迹象,透露了许多秘密。

【1】【2】【3】【4】【5】【6】【7】【8】【9】【10】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空赋倾城色(NP)日常偷渡失败风吹不进(1V2)失败者(np)星际入侵(np)魔头的命根 (双C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