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寂yu除
佛言:有人患yin不止,yu自断yin。佛谓之曰:若断其yin,不如断心,心如功曹,功曹若止,从者都息。邪心不止,断yin何益?佛为说偈:yu生于汝意,意以思想生,二心各寂静,非色亦非行。佛言:此偈是迦叶佛说。
这一点是很重要的,你看,佛讲了多少章都是讲的这个yinyu的问题,这《四十二章经》正总结了末法时期的弊病,末法时期就是yinyu心盛,所以成为末法。
【释】第三十一章说明断yu要从心上断。应该知daoyu是从心意生出来的,而心意是从思想生出来的。你看这思想,它是自己生出来的呢?还是从他方生出来的?还是共同生出来?或者是没有因而生出来的?你还要知dao这思想是在里边呢?还是在外边?还是在里外的中间呢?或者是在过去?或者是在现在?或者是在未来呢?你像这样来找思想,这思想就变成寂静,没有自ti。
思想若寂静,心意也会寂静,心意既然寂静,yu也就寂静了。yu既然寂静,看一切色法就如镜中像。既然像镜中像,这就不是真的。观一切的行为也像泡沫一样,不是真的。诸佛也都是这样辗转观察,辗转传授,传这调心的方便法门,令你先调伏其心。
佛说“有人患yin不止”有人有yinyu的mao病,一时一刻也不能停止yinyu的mao病和yin心。“yu自断yin”他的yu念这么重,这么厉害,不能停止。他就想法子,要将自己的男gen割断。
“佛谓之曰”佛对他说。“若断其yin”你想要把自己的男gen割断了。“不如断心”倒不如把你的妄想心割断。“心如功曹”心就好像工tou似的。功曹就是无论zuo什么事情,他都zuotou领,就好像老板似的。“功曹若止”这个工tou若停止了。“从者都息”跟着他zuo工的那些人也跟着都停止了。因为你心打yinyu的妄想,才有yinyu的行为。你若心不打这zhong妄想,那就没有人帮助它了,所以yinyu的mao病就停止了。“邪心不止”yinyu的邪心若不停止。“断yin何益”把男gen断了,又有什么用呢?
“佛为说偈”佛随着就为他说一首偈颂。“yu生于汝意”yinyu的念tou是由你心意生出来的。“意以思想生”意又怎么生出来呢?就是由思想生出来的。“二心各寂静”假如你邪知邪见的思想停止了,yu心也就寂静了,这两zhong心各停止寂静了。“非色亦非行”这时就没有色yu的行为了,也没有yu心,这zhong色、yu念的行为都没有了。“佛言”佛又说了。“此偈是迦叶佛说”的。
这是宣化上人解释这一段的文章。有人“患yin不止”他不知dao除心“yu自断yin”yin就是男gen,就像太监一样要把男gen割断。确实有这样的人,他对yinyu心,特别是生起以后确实反感。他确实想修行,不是不想修行,他宁可把男gen割断了,他都不愿去犯yinyu。这zhong人确实有一gu力量,但是他的知见有错误的地方,没找到gen本,他不知dao断yin应该先断心。所以佛就告诉他:“你先断心,心就像功曹似的。”这个心是什么心呢?是我们那个妄想心。这个“功曹”就是领tou的,领tou的要是止了,其他的“从者”也就息了。
所以说“邪心不止,断yin何益”?他那个邪念,从思想上就开始有,生出各zhong恶念。我们往往认为有了男gen才有了邪心,没有男gen就没有邪心了,实际上他不知dao,邪心从意生。
佛又说了“yu生于汝意”所以邪心不止,断yin没有用chu1。所以佛说“yu生于汝意,意以思想生”你那个yinyu心、这个意从哪生?都是你平时想象而为的,老打妄想,打了这个妄想、打了那个妄想,贪著各zhong的色声香味chu2法,不断地xi取、不断地摄受,最后产生了意念的yinyu心。所以你应该先断的不是生理,应该先断心,不打这个妄想。
“二心各寂静”如果你这zhong妄想心都能够静下来。“寂静”就是非常静非常静,不再起心动念了,寂灭现前,那可了不得。“二心各寂静”都叫它达到真正没有念的那zhong程度,这时候我们整个六gen就收回来了,这时候你才是“非色亦非行”色yu也没有了,yinyu心的行也都没有了,能zuo和所zuo也没有了,这才行。
“二心各寂静”这个可了不得,最后你就发现了真理,同时也发现了什么是色,什么是行。有时候我们不是执著色,就是执著行。寂静呢,我们也知dao应该那样zuo,但是你只有“二心各寂静”的时候,确实达到那zhong程度,你才会真正地了解到“非色亦非行”如果你能zuo到这点,就非常了不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