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去有一个叫黄山谷(即黄)的人,他非常有名气,和当时几个大诗人都是并排的,而且名气极大。有一天他就像
梦似的,嘴里吃着饭,就有一
芹菜味,醒了以后还满嘴是芹菜味。第一天他没觉得怎么回事,第二天还继续是芹菜味,可能还有第三天也是这样。第二天他就警觉了,他说:“我
了个梦,到一个地方,有个老妇人老给我饭吃,吃的是炒芹菜,这是什么原因?怎么这么真实呢?”
今天的时间差不多了,今天先说到这里。
过去我曾经见过一个人,还有小地位,说话也
严肃、
正,但一见到女人,说话就变了,
神也变了,坐的姿势也变了,整个都改变了,心也定不住了。所以说这个太厉害,这个
心能把整个人品,瞬间就给丢失掉了。原先跟我谈话的时候,我还觉得:“哎,这真有
定力。”那时候也不懂得定力呀,一看就以为是真的了。但他一看见女人,最后的结果就
来了。光见一面,他心里就已经起了这么大的变化,外面整个都变化了。这样的变化,他能不堕落吗?所以这个患
的害
太大了,心一动,一切都动了。
他那个时候因为有名气,可能当个县令。他就这个衙门
去找,可能走不远,果然就找到这个地方,发现这个地方和他
梦所见到的一模一样。看到一个老妇人,这也和他
梦时所见是一样的。他就上前问她,他说:“最近你供什么了吗?”她说:“我女儿死了,今天是她的忌日,她在世的时候
这一章是教我们如何用功来断除。断除
有很多的方式,但终归一条,各
方法都是断我们的心,所以你不要以为这个方法在断我们的
。是断什么呢?断我们的心,这是
本的东西。有人误认为这
方法是起到断男
的作用,等等。虽然生理上的东西我们应该控制,不给它创造各
的条件,因为它能影响我们的心,但是我们不能像外
似的,外
执著在
上和生理上,它不能再发展。我们学佛法,一切都要归
心,这才是正确的。这个“心寂”就是我们的
心要寂灭,
望的行为就会除掉。
所以说,如果有人断,就称为大丈夫。那真正是大丈夫,没有人不敬仰的,龙天鬼神都是非常敬仰的。就是说,你断了
的行为,人天都会敬仰的,因为你
上不会发
邪气来。你看,不断
的人,到哪就有一
邪气,
神都不正。
我以前行脚走在山西的时候,本来那个旁边卖
、卖什么东西,等我们一去,也不知
怎么回事,不知是赶巧,还是看到和尚过来,提前都跑了。没有人,他把
果扔那了,反正他知
你不能拿他
果。他不在,你就跟他要不着,是不是?他是那么想的。再说咱们也不能去跟他要,不到中午的时候我们能开饭吗?是不是?他把和尚看扁了。
克服已经成为末法时期的一大关键,特别是现在社会上的
更盛行,男女那个羞耻心越来越少了。特别是饭店那些“小
”走到门
她就打招呼,就招呼你。她见和尚不招呼,她为什么不招呼?一招呼,那老板就赔了,那老板还得赔
钱、赔
饭,所以她不招呼你。她招呼谁也不招呼和尚,因为她不布施,她知
人家都是往和尚那布施,她一看和尚来了,有时候就躲。
……
“佛言”佛亲说,那就说明这个问题大了。有说的必要,而且是必须得说的,严重到这
程度,所以佛才说。佛为什么说呢?因为众生有病,众生需要,佛才说,就是不言而言。“有人”这个人是指众生说的。“有人患
不止”就是
心不止,
行为不止,有的是行为停止了,这个
心还在,老起心动念。
(编者:黄
,号山谷居士,黄龙祖心禅师之在家得法弟
。北宋诗人、词人、书法家。此故事发生在其
县令的时候。)
“佛言,此偈是迦叶佛说”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,是通过释迦牟尼佛说来,是迦叶佛所说的。我们如果能够断除
,就和迦叶佛有联系了,我们将来可能就要成这
佛。所以这已经告诉我们,你就是过去佛。
今天讲第三十一章“心寂除”这个“寂”是寂灭的寂,心寂不是世间的“寂”这个寂是要我们不打妄想了,能够真正地把
望除掉。
所以我们要照佛说的,要断其想,二心寂静,这样的话才和佛相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