、尹更始等皆以为吉凶不并,瑞灾不兼。今麟为周异,不得复为汉瑞,知麟应孔子而至。郑玄以为脩母致子不如立言之说密也。贾逵、服虔、颍容等皆以为孔子自卫反鲁,考正礼乐,脩《春秋》,约以周礼,三年文成致麟,麟感而至,取龙为水物,故以为脩母致子之应。若然,龙为水物,以其育于水耳,麟生于火,岂其产于火乎?孔子之作《春秋》,门徒尽知之矣。丘明亲承圣旨,目见获麟,丘明何以不言?弟子何以不说?子思、孟轲去圣尤近,荀卿著书,尊崇孔德,麟若应孔子而来,著书无容不述,何乃经传群籍了尔不言?以其既妖且妄,故杜悉无所取。
小邾射以句绎来奔。射,小邾大夫。句绎,地名。《春秋》止于获麟,故射不在三叛人之数。自此以下至十六年,皆《鲁史记》之文,弟子欲存孔子卒,故并录以续孔子所脩之经。○射音亦。句,古侯反。绎音亦。
[疏]注“射小”至“之经”○正义曰:此文与“邾庶其、黑肱、莒牟夷”文同,知射是小邾大夫,以句绎之地来奔鲁也。其事既同,其罪亦等。传称庶其等为三叛人,不通数此为四叛人者,以《春秋》之经止于获麟。获麟以上褒贬是仲尼之意,此虽文与彼同,而事非孔意,故不数也。若然,鲁史书此旧与彼同,则窃地显名,史先然矣。而昭三十一年传盛论书三叛人名,惩不义也,其善志也。杜言书曰故书,皆是仲尼新意。案此类彼,则彼是旧文。言新意者,仲尼所脩有因有革。因者虽是仲尼因旧,旧合仲尼之心,因而不改,即是新意。所以彼传归功脩者,谓之“善志”为传所以脩之既定,乃成为善也。故《释例·终篇》杜自问而释之云:“丘明之为传,所以释仲尼《春秋》,仲尼《春秋》皆因旧史策书,义之所在,则时加增损,或仍旧史之无,或改旧史之有,虽因旧文,固是仲尼之书也。丘明所发,固是仲尼之意也。”是其说也。《公羊》、《穀梁》之经皆至获麟而尽。《左氏》之经更有此下事者,自此以下至十六年,皆是鲁史记事之正文也。仲尼所脩,脩此记也。此上仲尼脩记,此下是其本文。弟子欲存孔子卒,故因经之末并录鲁之旧史,以续孔子所脩之经,记仲尼卒之月日,示后人使知之耳。贾逵亦云,此下弟子所记,但不言是鲁之旧史耳。
夏,四月,齐陈恒执其君,寘于舒州。○寘,之豉反。
[疏]“陈恒执其君”○正义曰:成十七年晋栾书执晋厉公,亦先执后弑,与此事同。彼不书者,或此告彼不告,且此非孔子所脩,不可以为例也。
庚戌,叔还卒。无传。
五月,庚申,朔,日有食之。无传。陈宗竖出奔楚。无传。○竖,上主反。
宋向魋入于曹以叛。曹,宋邑。○向,舒丈反。魋,徒回反。
莒子狂卒。无传。○狂,其廷反。
六月,宋向魋自曹出奔卫。宋向巢来奔。
齐人弑其君壬于舒州。
[疏]“齐人弑其君壬”○正义曰:宣四年传例曰:“凡弑君称君,君无道也;称臣,臣之罪也。”发凡言例,是周公旧典。此鲁史不书陈恒之名,盖依凡例以齐君无道故。
秋,晋赵鞅帅师伐卫。无传。○鞅,于丈反。
八月,辛丑,仲孙何忌卒。
冬,陈宗竖自楚复入于陈,陈人杀之。无传。○复,扶又反。陈辕买出奔楚。无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