○“曰”至“过邪”
[疏]“孔曰”至“不议”
○注“孔曰:,楯也。戈,戟也”
○注曰“鲁七百里之封,颛臾为附庸,在其域中”
○正义曰:云“柙,槛也”者,《说文》云“柙,槛也。槛,栊也。一曰圈。以藏虎兕”《尔雅》云:“兕,似。”郭璞云:“一角,青
,重千斤。”《说文》云:“兕如野
,青
,其
厚,可制铠。”《
州记》曰:“兕
九德,有一角,角长三尺馀,形如
鞭柄。”是也。云“椟,匮也”者,亦《说文》云也。
○正义曰:此一章论天下有、无
,礼乐征伐所
不同,及言衰失之世数也。“孔
曰:天下有
,则礼乐征伐自天
”者,王者功成制礼,治定作乐,立司
之官,掌九伐之法,诸侯不得制作礼乐,赐弓矢然后专征伐。是天下有
之时,礼乐征伐自天
也。“天下无
,则礼乐征伐自诸侯
”者,谓天
微弱,诸侯上僭,自作礼乐,专行征伐也。“自诸侯
,盖十世希不失矣”者,希,少也。言政
诸侯,不过十世,必失其位,不失者少也。若鲁昭公
奔齐是也。“自大夫
,五世希不失矣”者,言政在大夫,不过五世,必失其位,不失者少矣。若鲁大夫季桓
为
虎所囚是也。“陪臣执国命,三世希不失矣”者,陪,重也,谓家臣也。大夫已为臣,故谓家臣为陪臣。言陪臣擅权执国之政
○正义曰:,一名楯,今谓之旁牌。《方言》云:“楯,自关而东,或谓之楯,或谓之
。关西谓之楯。是
、楯为一也,施纷以持之。”孔注《尚书·费誓》云:“施乃楯纷。”纷如绶而小,系于楯以持之,且以为饰也。
,扞也,并之以扞敌,故《牧誓》云“比尔
也”戈者,《考工记》云:“戈,柲六尺有六寸。其刃广二寸,内倍之,胡三之,援四之。”郑玄注云:“戈,今句孑戟也,或谓之
鸣,或谓之拥颈。内谓胡以内接祕者也,长四寸。胡六寸。援八寸。”郑司农云:“援,直刃也,胡,其孑。”
孔曰:“天下有
,则礼乐征伐自天
;天下无
,则礼乐征伐自诸侯
。自诸侯
,盖十世希不失矣;孔曰:“希,少也。周幽王为犬戎所杀,平王东迁,周始微弱。诸侯自作礼乐,专行征伐,始于隐公。至昭公十世失政,死于乾侯矣。”自大夫
,五世希不失矣,孔曰:“季文
初得政,至桓
五世,为家臣
虎所囚。”陪臣执国命,三世希不失矣。
曰:“陪,重也。谓家臣。
虎为季氏家臣,至虎三世而
奔齐。”天下有
,则政不在大夫。孔曰:“制之由君。”天下有
,则庶人不议。”孔曰:“无所非议。”
○注“使主祭蒙山”
○注“孔曰”至“孔”
○正义曰:周大夫也,与史侯、臧文仲并古人立言之贤者也。
○注“周任,古之良史”
○正义曰:《明堂位》曰:“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,是以封周公于曲阜,地方七百里,革车千乘。”郑注云:“曲阜,鲁地,上公之封,地方五百里,加鲁以四等之附庸,方百里者二十四井,五五二十五积四十九,开方之,得七百里。”言其颛臾为附庸,在此七百里封域之中也。
○正义曰:云“颛臾伏羲之后,风姓之国”者,僖二十一年《左传》云:“任、宿、须句、颛臾,风姓也。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。”杜注云:“太皞,伏羲。四国,伏羲之后,故主其祀。颛臾在泰山南武县东北”是也。云“本鲁之附庸,当时臣属鲁”者,《王制》云:“公侯田方百里,伯七十里,
男五十里。不能五十里者,不合于天
,附于诸侯,曰附庸。”郑注云:“不合,谓不朝会也。小城曰附庸。附庸者,以国事附于大国,未能以其名通也。”言此颛臾始封为附庸之君,以国事附于鲁耳,犹不为鲁臣,故曰鲁之附庸。
秋之世,
陵弱,众暴寡,故当此季氏之时,而颛臾已属鲁为臣,故曰当时臣属鲁也。
○正义曰:《禹贡·徐州》云“蒙羽其艺”《地理志》云泰山蒙县“蒙山在西南,有祠。颛臾国在蒙山下”
寡矣。小大安宁,不倾危矣。如上所闻,此应云“均无寡,安无贫”而此乃云“均无贫,和无寡,安无倾”者,见政教均平,又须上下和睦,然后国富民多,而社稷不倾危也,故衍其文耳。“夫如是,故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。既来之,则安之”者,言夫政教能均平和安,如此,故远方之人有不服者,则当修文德,使远人慕其德化而来。远人既来,当以恩惠安存之。“今由与求也,相夫
”者,谓冉有、季路辅相季氏也。“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”者,谓不修文德也。“
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”者,民有异心曰分,
去曰崩,不可会聚曰离析。言国内之民又不能以恩惠安抚,致有异心,不可会聚,莫能固守也。“而谋动
戈于
内”者,谓将伐颛臾也。“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也”者,萧墙,谓屏也。萧之言肃也,君臣相见之礼,至屏而加肃敬焉,是以谓之萧墙。孔
,圣人,有先见之明。见季氏家臣擅命,必知将为季氏之祸,因冉有言颛臾后世必为
孙忧,故言吾恐季孙之忧不远在颛臾,而近在萧墙之内。后季氏家臣
虎果囚季桓
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