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疏]正义曰:此章指言柳下惠不恭,用志大也,无可无否,以贱为贵也。孟言柳下惠不以三公之荣位而移易己之大志也,以其所守之介,在
而已,是所以不羞小官者焉。今夫三公者,乃百僚之师师也,人臣之位极者也,衣则服兖,圭则执桓圭,而世之所谓富贵崇显者,无以过也。
孟曰:“有为者辟若掘井,掘井九轫而不及泉,犹为弃井也。(有为,为仁义也。轫,八尺也。虽
而不及泉,喻有为者能于中
而尽弃前行者也。)
[疏]“孟”至“忧矣”○正义曰:此章指言饥不妄
,忍情节
,贱不失
,不为苟求。能无心害,夫将何忧。“孟
曰饥者甘
”至“不为忧矣”孟
言人之饥饿,则易为
,故以甘之;渴者易为饮,故以甘之:然而不得饮
味之正者也,以其但为饥渴害其本
耳。岂独饮
于
腹为有饥渴以害之?言人心亦皆有以害之也,以其利
害之故也。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之害,则所养不及于人,亦不足为可忧矣。盖无以饥渴为心害,则孟
以饥渴之害亦犹利
之害,故假托而言之也。
杨取为我,
一
而利天下,不为也。(杨
,杨朱也。为我,为己也。
己一
以利天下之民,不肯为也。)墨
兼
,
放踵利天下,为之。(墨
,墨翟也。兼
他人,
突其
下至于踵,以利天下,己乐为之也。)
莫执中。(
莫,鲁之贤人也。其
中和专一者也。)执中为近之。执中无权,犹执一也。(执中和,近圣人之
,然不权。圣人之重权。执中而不知权,犹执一介之人,不知时变也。)所恶执一者,为其贼
也,举一而废百也。”(所以恶执一者,为其不知权,以一知而废百
也。)
[疏]“孟”至“非有也”○正义曰:此章指言仁在
,其次假借,用而不已,实何以易,在其勉之也。而行仁,本
之自然者也。汤、武利而行仁,视之若
也。五霸
而行仁,则力假之而已。然而久假而行之,而不归止,安知其非真有也。杨
曰:“假儒衣书服而读之,三月不归,孰曰非儒也。”亦同其旨。
孟曰:“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。”(介,大也。柳下惠执弘大之志,不耻污君,不以三公荣位易其大量也。)
公孙丑曰:“伊尹曰:‘予不狎于不顺。’放太甲于桐,民大悦。太甲贤,又反之,民大悦。贤者之为人臣也,其君不贤,则固可放与?”(丑怪伊尹贤者而放其君,何也?)孟曰:“有伊尹之志则可,无伊尹之志则篡也。”(人臣秉忠,志若伊尹,
宁殷国,则可放恶而不即立君,宿留冀改而复之。如无伊尹之忠,见间乘利,篡心乃生,何可放也!)
公孙丑曰:“《诗》曰:‘不素餐兮。’君之不耕而
,何也?”(《诗·魏
[疏]“孟”至“百也”○正义曰:此章杨、墨放
,
莫执一,圣人量时,不取此术,孔
行止,唯义所在。“孟
曰:杨
取为我,
一
而利天下,不为也”至“为之”孟
谓杨朱所取以为己,虽
己之一
以利天下,且不为也;墨翟兼
他人,虽
突其
而至于踵而利天下,且以为之。“
莫执一”
莫,鲁贤人,言
莫执中和之
而不专一者也,以其无为己、兼
之过而已,故曰“执中为近之”言
莫执中为近圣人之
者也。如执中而不知权变,但若执一介之人,不知时变者也。然而所以恶疾其执一者,是为其有以贼害其
也,是若知举一
而废其百
也,故曰:“执中无权,犹执一也。所恶执一者,为其贼
,举一而废其百也。”
孟曰:“饥者甘
,渴者甘饮,是未得饮
之正也,饥渴害之也。(饥渴害其本所以知味之
,令人
甘之。)岂惟
腹有饥渴之害?人心亦皆有害。(为利
所害,亦犹饥渴得之。)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,则不及人不为忧矣。”(人能守正,不为邪利所害,虽谓富贵之事不及逮人,犹为君
。不为善人所忧患也。)
孟曰:“尧、舜,
之也。汤、武,
之也。五霸,假之也。(
之,
好仁,自然也。
之,
之行仁,视之若
也。假之,假仁以正诸侯也。)久假而不归,恶知其非有也?”(五霸而能久假仁义,譬如假
久而不归,安知其不真有也。)
[疏]正义曰:此章指言为仁由己,必在究之,九轫而辍,无益成功。《论》之一篑,义与此同。孟曰今之有为之
者,譬如掘井者也,掘井至九轫之
,而不及泉则止之,是弃其前掘井之功者也,喻为仁义之
,而不及之,则止而不为,是亦弃其仁义之
者也。孔
曰:“为山未成一篑,止,吾止也。”与此同意。○注“轫,八尺也”○正义曰:案释云:七尺曰轫。
[疏]“公孙”至“篡也”○正义曰:此章指言忧国忘家,意在,志在宁君,放恶摄政,伊周有焉。凡人志异,则生篡心也。公孙丑问孟
,谓伊尹有言我不迩于顺己者,故放太甲于桐
,而民心大悦;及太甲悔改其过而归贤,则伊尹又迎而反之以复君位,商民大悦:且贤者之为人臣也,其君有不贤者,则固可以放之与?孟
对曰:如贤者有伊尹
君之志,则可以放君;如无伊尹秉忠心以
君,则放君而生篡夺君位之心者也,以为不可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