弃愚,不养其所以当养,则贤亦近愚矣。如此,贤不肖相觉,何能分寸,明不可不相训导也。)
[疏]“孟子”至“不能以寸”○正义曰:此章指言父兄之贤,子弟既顽,教而不改,乃归自然也。孟子言君子以性德而教养灭其性德者,以性之能而教养灭其性之才能者,故人所以乐得其贤父兄而教养也。如君子有贤父兄之道,而不推己之性德以教养人之不中,不推己之才性而教养人之不才,是弃去其不中、不才之人也。如此,则贤不肖,恶能相去以寸哉?是不足以相贤矣。盖中者,性之德也。才,性之能也。贤父兄者,所以对弟子而言之也,如孟子所谓曾子居武城而谓之为师也、父兄也,是其意也。○注“中者履中和之气”至“养己也”○正义曰:“中和之气”者,盖人受天地之中而生,禀阴阳之秀气,莫非所谓中和也。《中庸》云:“喜怒哀乐,未发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谓之和。”贤以德言。云俊才者,俊智过千人曰俊,则知才能有过于千人之才能,是为俊才也。一云:俊,敏也,疾也。
孟子曰:“人有不为也,而后可以有为。”(人不为苟得,乃能有让千乘之志也。)
[疏]正义曰:此章指言贵贱廉耻,乃有不为,不为非义,义乃可由也。孟子言人之有不为非义之事,然后可以有为其义矣。又所谓人皆有所不为,达之于其所为义也,亦是意也。以此推之,则仁也,礼也,智也,皆待是而裁成之矣。
孟子曰:“言人之不善,当如后患何!”(人之有恶,恶人言之。言之,当如后有患难及己乎。)
[疏]正义曰:此章指言好言人恶,殆非君子,故曰:“不忮不求,何用不藏。”孟子谓人有好谈人之不善者,必有患难及之矣。故曰:言人之不善,当如后患何如?《庄子》云:“耆苏呷吮胤带曛。”《论语》云:“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?”亦与此同意。
孟子曰:“仲尼不为已甚者。”(仲尼弹邪以正,正斯可矣,故不欲为已甚泰过也。孟子所以讥逾墙距门者也。)
[疏]正义曰:此章指言《论》曰:“疾之已甚,乱也。”故孟子所以讥逾墙距门者也。孟子言孔子凡所为,不为已甚泰过者也,如《论语》云“疾之已甚,乱也”同意。○注云“孟子所以讥逾墙距门者”盖谓如段干木逾垣而避文侯,泄柳闭门而拒缪公,是为已甚者。
孟子曰:“大人者,言不必信,行不必果,惟义所在。”(果,能也。大人仗义,义有不得必信其言,子为父隐也;有不能得果行其所欲行者,若亲在不得以其身许友也;义或重于信:故曰惟义所在也。)
[疏]正义曰:此章指言大人之行,行其重者,不信不果,所求合义也。孟子言大人者,其于言不以必信,所行不以必果,惟义之所在,可以信则信,可以行则行耳。如言必信、行必果,则所谓┤恍∪嗽找樱岂大人肯如是邪?盖孔子与蒲人盟,不梦蓝终梦溃是言不必信也。佛φ伲子欲往而终不往,是行不必果也。○注“子为父隐”“以其身许友也”○正义曰:此案《论语》、《礼记》云也。
孟子曰:“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。”(大人谓君。国君视民,当如赤子,不失其民心之谓也。一说曰:赤子,婴儿也,少小之子,专一未变化,人能不失其赤子时心,则为贞正大人也。)
[疏]正义曰:此章指言人之所爱,莫过赤子,视民则然,民怀之张。大人之行,不过是也。孟子言世之所谓为之大人者,是其能不失去其婴儿之时心也,故谓之大人,如《老子》所谓“常德不离,复归于婴儿”之意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