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时的考官,却还不到忙的时候,只是四总裁会商第二场五经,和第三场策问的题目。选读房官写题,监督刻印。要到第二场
场,才开始
卷。十八房官,公服上堂,相互一揖;
签分卷,各自带回本房评阅。
的卷
,送请总裁取中,名为“荐卷”不荐的卷
,叫
“不
房”虽荐而未为主考官取中,称为“荐而不售”纵或如此,落第的举
,
于文字知己,一样亦认这位房考官为师,甚至师弟的
情格外
厚。
“他呢!”洪钧在心中自语:“试帖诗总是试帖诗,望文生义,只扣住题目白描,在对仗、音节上多下些功夫,也可以敷衍得过去了。”
洪钧的卷被荐了。其时他还在号舍中应第三场试,大
策论——这不比金殿对策,泛泛申论,便可敷衍。到了午间,便已完卷,但仍须第二天上午,方可
场。
会试与乡试相同,第一场照例在四书中三个题目,作三篇八
文;另作五言八韵诗一首。所不同的是会试及顺天乡试的第一场,文题及诗题,皆由皇帝所
——三月初八一早,尚未放举
场时,便由皇帝
下密封的论语、中庸、孟
各一本,以及诗题一纸。由礼
堂官资送到贡院,先由“知贡举”的大员在贡院门
跪接。然后捧着“钦命四书题”供奉在至公堂中,传鼓通知。四总裁肃
衣冠,在内帘门
跪接。自此而始,关防特别严密,只准
,不准
。因为那三本书中,有朱笔圈
的题目,总裁请善于书法的房考官写好题目,监督工匠刻板、印刷、
清题纸数目,一张不准漏
。这样从早忙起,总要忙到午夜,方始就绪。所以发题纸总在三月初九的
、丑之间。
于是洪钧也不能再睡了。起想伸个懒腰,不
一
撞在号舍
上,火辣辣地痛。可是也就是这一撞,倒把他的残余的睡意,驱逐无余。
一
心,钻
号板,大大地
一
,直一直腰,双
在地上
替颠顿了一番,觉得舒服了好多,方始唤号军去要了一张题纸来。
这会试候榜的二十多天,向来是举们放狼形骇,纸醉金迷的日
。有些是三年辛苦,到此解脱,心里总觉得必须醇酒妇人补偿一番,才对得起自己;有些是一旦发榜,荣枯立判,那
患得患失之情,唯有看
饮酒,才能排遣;有的是千里迢迢,上京一趟,自觉如果不好好领略领略“八大胡同”的风光,未免虚此一行;也有的是早就打算好了,要在京里大逛一逛,开“
榜”、记风月,玩
来一个名堂,夸耀于人的。而洪钧什么都不是,只想
巍科,让李婆婆母女和他自己扬眉吐气。
无奈一起来赴试的同乡,不容他独善其,每天都有人来邀约“吃喝”在未发榜以前相约大吃大
打定主意,重回号舍,很快地将一首五言八韵的试帖诗好,暂且丢在一旁。调墨选笔,开始誊正,他那一笔小楷又快又好,不过午夜时分,三文一诗,尽皆杀青。唤号军打
来洗了把脸,续上一支蜡烛,重新再看一遍。照规定,誊正的卷
亦可添注涂改,但以不超过百字为限。洪钧只
窜了七八个字,便即罢手。略歇一歇,便即
卷领签,赶着“放
排”
场,却不回考寓,径
崇文门,在大栅栏找一家“金
未唱汤先
;红日东升客满堂”的澡塘
,痛痛快快地“
包
”一番,然后唤跑堂的沽酒叫菜,吃饱喝足,呼呼大睡。
醒来就想到那首试帖诗,照原来的打算,不妨找人去问问。钻
号板,沿着永巷往东走去。一号七十间,直走到底,始终不曾发觉可以请教者,有的攒眉苦思,不忍打搅;有的振笔疾书,不便打搅;还有的一见洪钧走近,赶
拿双手覆在卷面上,两
直瞪,满
敌意,是防他偷看的样
,那又不愿打搅了。
洪钧看那三四书题,论语是“畏大人之言”两句;中庸是“君
未有不如此”两句;孟
是“以予观于夫
至远矣”两句。诗题向例用七言诗一句;这次很特别,只有六个字“千林
叶始藏”
看完题纸,洪钧亦喜亦忧,喜的是四书文的三个题目,倒有两个在文社中模拟过的;其中得意的片段,都还记得,正好用上。忧的是“千林叶始藏”仿佛是一句赋,却不知它的
。
半夜辛苦,好了两篇文章。回忆旧稿,着意修改,自觉
彩纷呈,十分得意。吃完早饭,趁着兴
,
第三个题目。直到过午,方始脱稿。号
已在“放饭”了,照例一瓦缶的白米饭,一大碗宽汤的红烧冈,名为“红
五
汤”洪钧吃得一饱,倚墙假寐。三篇文章就绪,而时间还很宽裕,心情自然轻松,闭上
就有
重的睡意,虽然睡得并不舒服,但也直到上灯时分方醒。
不过,这也不要,慢慢可以向人请教。且先把三篇文章
起来再说。打定主意,便归号舍。先
上灯,铺好笔砚,唤号军沏了一壶茶来,拿考寓房东所送的“状元糕”之类的
心,闲嚼果腹,静静构思。
举场,就该闱中忙了。举
所
的原卷是墨卷,编号弥封以后,送誊录所用朱笔照抄一份,称为朱卷。朱卷须经过校对,名之为“对读”;一个看墨卷,一个看朱卷,倘或誊录错误,随即用黄笔改正。
到此为止,举是不是还能
第二场,可以确定了。凡是不合程式,或者因故曳白的卷
,检
来
监试黜落;用紫笔判明“贴
”——贴
去的榜就称为紫榜,又称蓝榜。紫榜有名,就没有再
场的资格了。
三场试毕,洪钧迁考寓,搬到会馆去住。苏州人文答革,府下属邑,各有会馆,大都在宣武门外。洪钧住在苏州附郭的三县长洲、元和、吴县的会馆。
这一来,越觉得心上有件事放不下。勉克制自己,尽力抛除杂念,也只得半睡半醒地挨过半夜。人声静了不多片刻,忽又纷
;隐隐听得传言:“发题纸了,发题纸了!”
找不着蔼如写的那封信,怏怏然地只好作罢。
荐卷多在看了第一场的卷以后;而三场考试,亦以第一场的关系为重。如果第一场的文章
,房官举荐;第二、第三两场平平而过,亦自不妨。不然,二、三两场胜于第一场,虽亦可以“补荐”但往往因为中额已满,主考
莫能助,即令房官力争,亦未必就能如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