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致的描金漆箱;打开白铜锁,里面是四层饰锦的槅子,其中方圆大小,六角菱形,随着墨的形状不同,按排分隔,十分有趣。
附庸风雅的赵忠,这下可真过足了瘾!“小华制墨”以金子计算,但一两赤金未见得能买得到一两墨;这样的名物,随自己的爱好,予取予携,这件事说出去,确是值得夸耀的。
看到他的脸,罗龙文灵极一动,决定为徐海说情;这件事关系出入甚大,本应征得胡宗宪的同意,才能出口。但时机稍纵即逝,又无法撇开赵忠跟胡宗宪去商量;迫不得已只好冒昧从事了。
“老赵,饮水思源,睹物思人,如果你觉得我的墨还值得收藏,你得见一个人的情。”
“喔!是哪一位?”
“徐海。”
此言一出,不但赵忠,连胡宗宪亦觉得奇怪“你制你的墨,与徐海何干?”他问。
“我制这些墨的时候,汪直正从舟山逃到歙州,他的部下很不安分,到处骚扰。我当时很为难,既舍不得半途而废,又怕有性命之危。就在这时候,无意中与徐海订了交,他知道了我的处境,毅然以保护自任,随我入山,同住了三个月,替我挡了多少灾,才能让我完工。两位请想,是不是要见他的情?”
这番鬼话,岂不了胡宗宪,而赵忠却深信不疑“看起来徐海倒是很够朋友的。”他说“你当初倒下得了手去抓他?”
这是罗龙文那番鬼话中,唯一的一个漏洞,但难不倒能言善辩的他“我不能以私害公!”他说“华公放不过他,也教我没法子。”
赵忠沉吟了好一会问道:“你说,汪直非要他去才肯投诚。这话有几分把握?”
“八分。”
“阿狗呢?”赵忠又问“肯不肯透露徐海藏身的地方?”
“我功夫用得差不多了。”
赵忠点点头,然后很清楚地说:“只要你能把徐海找出来,我包他无事。”
听得这话,胡宗宪脱口说道:“赵总管,你是不是有把握?据我所知,华公对此人的误会极深,恐怕不容易化解。”
“如今不同了。”赵忠答说“人都要走了,何不做个人情?照我看,如果总督能跟上头当面说一说,事后我再在旁边敲敲边鼓,一定可以成功。”
“这话也是!”罗龙文很赞成这个办法,因为赵忠到底不是什么有身分的人,万一先说疏通好了,而赵文华忽又反悔,在京里胡乱奏上一本,那时找谁去理论;所以鼓励胡宗宪说:“这是公事,而且是你极要紧的公事。徐海即或有罪,难道将功折罪,都为王法所不许?没有这话。请总督尽管去说,再有老赵从中斡旋,事无不成之理。”
大家都这么说,胡宗宪自然同意。静静地想了一会说:“华公这一次功德圆满了!我想让他高高兴兴班师,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心愿未了?索性一起都替他安排好。到最后,我再跟他提徐海的事,我想,他一定会给我一个面子。这样,大家不是更痛快吗?”
罗龙文懂得他的意思,要把赵文华笼络得服服贴贴,他回京以后,才会像腊月廿三的灶神那样“上天奏好事,下界保平安”因而附和着说:“应该、应该!不但华公,就是老赵,若有心愿未了,也要请总督帮忙。”
“我倒没有什么未了的心愿,”赵忠指着藏墨的漆箱说:“满载而归,收获良多。不过,我家那位,有桩心愿,似乎不便在总督面前说。”
胡宗宪一听这话,便摆一摆手,作个请便的姿态说:“那么,请你跟小华谈。”
于是罗龙文将赵忠邀到一旁,叩问缘由。赵忠将赵文华想物色两名姬妾带进京的意思,细细说了一遍“这件事似乎不愿麻烦总督。可是又没有适当的人可托。如果唤几个媒婆来,交代下去,固然省事,只怕,”他放低了声音说:“风声传开去,诸多不便。”
赵文华的本职虽是京官,但奉旨督师,综理三省的军政,亦就等于封疆大吏;娶部民为妾,是件违法的事,倘有言官参上一本,必惹麻烦。所谓“不便”指此而言。罗龙文点点头,表示理会得其中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