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老早已看见。
顿仅仅用在
理上,老
并且应用到人事上,他的观察力,何等
密!他的理想,何等
妙!
老说:“有
混成,先天地生,寂兮寥兮,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,可以为天下母,吾不知其名。”又说:“视之不见名曰夷,听之不闻名曰希,抟之不得名曰微,此三者不可致诘,故混而为一。”又说:“湛兮似或存,吾不知谁之
,象帝之先。”这究竟是个甚么东西,值得老
如此赞叹?如今科学昌明了,我们仔细研究,才知他所说的,即是向心离心二力稳定时的现象,也即是
电
电中和时的现象。他看见有一个浑然的东西,本来是寂然不动的,一动作起来,就非常奇妙“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
。”这一个东西,动作起来,就生
一散、一收缩两个东西,由这两个东西,就生
第三个东西,由此辗转相生,就生
千万个东西了。
庄说:“泰山为小,秋毫为大。”又说:“彭祖为夭,殇
为寿。”这类话,岂不很奇吗?我们知
他是从比较上立论,也就不觉为奇了。拿泰山和秋毫比较,自然泰山很大,秋毫很小;如拿恒星行星和泰山比较,泰山岂不很小吗?拿原
电
和秋毫比较,秋毫岂不很大吗?拿彭祖和殇
比较,自然殇
为夭,彭祖为寿;但是大椿八千岁为
,八千岁为秋,拿彭祖与之比较,彭祖之命岂不很短吗?蜉蝣朝生暮死,木槿朝开暮落,拿殇
与之比较,殇
之命,岂不很长吗?庄
谈论事
,必从比较上立论,认为宇宙无绝对之是非善恶,世俗之所谓是非善恶者,乃是相对的。
因斯坦在
理学上明的原则,庄
谈论人事,早已适用了。
因斯坦的相对论,必兼空间时间二者而言之,庄
学说亦然,泰山秋毫一类话,是从空间立论,彭祖殇
一类话,是从时间立论,所以说:庄
所走的途径,与
因斯坦完全相同。
近代的数学,以x代未知数,遇着未知,也以x代之,如x光线是也。古代的数学,以一代未知,故中国古代的天元数,和西洋古代的借
方,都是以一代未知数,老
看见万
都向内
牵引,不知是个甚么东西,只好名之为一。
我们生在今日,可以援用力学公例,老那个时候,力学未成专科,当然无从援用,但老
创
的公例,又简单,又真确,即是用
作比喻,如“上善若
”“江海能为百谷王”“天下莫柔弱于
”等语,都是以
作比喻。
之变化,即是力之变化,他以
作比喻,即可说是援用力学规律。
数学上用x或一字代未知数,是变动不居的,可以代此数,又可代彼数,故用一字代未知,可以代此
,又可代彼
。我们研究老
书中的一字,共有两
。他说:“天得一以清”的一字,是指万
向内
牵引之现象而言。他说:“一生二,二生三”的一字,是指离心向心二力稳定时之现象,也即是
二电中和时之现象。我们这样的研究,老
书中的一字就有实际可寻了。
学术是化的,
顿之后,
了一个
因斯坦,明了相对论,他的学说,比
顿更
一步;老
之后,
了一个庄
,他的学说,也比老
更
一步。庄
虽极力推尊老
,然而却不甘居老
篱下,你看他《天下篇》所说,俨然在老
之外独树一帜,这是他自信比老
更
一步,才有那
说法。
正负二力,是互相消长的。老知
:散之后,跟着即是收敛,收敛之后,跟着即是展,所以他说:“将
歙之,必固张之,将
弱之,必固
之。”他以为要想向外展,必先向内收敛,因此他主张俭,主张啬,俭的结果是广,啬的结果是长生久视,俭与啬者收敛也,广与长生久视者展也。一般人都说老
无为,其实误解了。他是要想有为,而下手则从无为
起走,故曰:“无为则无不为。”他的话,大概上半句是无为,下半句是有为。例如:“慈故能勇,俭故能广,不敢为天下先,故为成事长。”等等皆是。我们用科学的
光看去,即知他是把力学原理应用到人事上。
庄学说,与
因斯坦酷似,所异者,一个谈
理,一个谈人事,
因斯坦谈
理,从空间时间立论,庄
谈人事,也从空间时间立论。
因斯坦名之曰相对,在庄
则为比较,从空间上两相比较,从时间上两相比较,比较即是相对之意,庄
和
因斯坦,所走途径,完全相同。
西人谈力学,谈电学,都是正负二者,两两对举;老每谈一事,都是把相反之二者,两两对举。如云:“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。”有无难易对举。“虚其心,实其腹,弱其志,
其骨。”虚实
弱对举。他如:言静躁,言雌雄,言洼盈等等,无一非两两对举,都是描写散和收缩两
状态。
嫱西施,世人很
她,而鱼见之则
,鸟见之则
飞,同是
嫱西施,人与鱼鸟之自
不同,则
憎即异。骊姬嫁与晋献公,初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