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外小说网

字:
关灯 护眼
番外小说网 > 高中文言文 > 秋水《庄子》(1/7)

秋水《庄子》(1/7)

秋水《庄子》

【题解】

《秋水》是《庄子》中的又一chang篇,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,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。

全篇由两大bu分组成。前一bu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,一问一答一气呵成,构成本篇的主ti。这个changchang的对话gen据所问所答的内容,又可分成七个片断,至“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”是第一个片断,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,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,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xing观点。至“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”是第二个片断,以确知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极其不易,说明认知常受事物自shen的不定xing和事物总ti的无穷xing所影响。至“约分之至也”是第三个片断,jin承前一对话,进一步说明认知事物之不易,常常是“言”不能“论”“意”不能“察”至“小大之家”是第四个片断,从事物的相对xing出发,更shen一步地指出大小贵贱都不是绝对的,因而最终是不应加以辨知的。至“夫固将自化”是第五个片断,从“万物一齐”、“dao无终始”的观点出发,指出人们认知外物必将无所作为,只能等待它们的“自化”至“反要而语极”是第六个片断,透过为什么要看重“dao”的谈话,指出懂得了“dao”就能通晓事理,就能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。至“是谓反其真”是第七个片断,即河神与海神谈话的最后一bu分,提出了返归本真的主张,即不以人为毁灭天然,把“自化”的观点又推进了一步。

后一bu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,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ti,各不关联,跟前一bu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,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,似有游离之嫌。

篇之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xing,即事物本shen的相对xing和认知过程的变异xing,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。但篇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,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,很容易导向不可知论,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自化,返归无为,这当然又是消极的了。

【原文】

秋水时至(1),百川guan河(2);泾liu之大(3),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ma(4)。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(5),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(6)。顺liu而东行,至于北海,东面而视,不见水端。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(7),望洋向若而叹曰(8):“野语有之曰(9),‘闻dao百(10),以为莫己若’者(11),我之谓也。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(12),始吾弗信;今我睹子之难穷也,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,吾chang见笑于大方之家(13)。”

北海若曰:“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(14),拘于虚也(15);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(16);曲士不可以语于dao者(17),束于教也。今尔出于崖涘,观于大海,乃知尔丑(18),尔将可与语大理矣。天下之水,莫大于海,万川归之,不知何时止而不盈(19);尾闾xie之(20),不知何时已而不虚;春秋不变,水旱不知。此其过江河之liu,不可为量数(21)。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(22),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yinyang(23),吾在于天地之间,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。方存乎见少,又奚以自多!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,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(24)?计中国之在海内(25),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(26)?号物之数谓之万(27),人chu1一焉;人卒九州(28),谷食之所生,舟车之所通,人chu1一焉(29);此其比万物也,不似豪末之在于mati乎(30)?五帝之所连(31),三王之所争,仁人之所忧,任士之所劳(32),尽此矣!伯夷辞之以为名(33),仲尼语之以为博,此其自多也;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(34)?”

【译文】

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,众多大川的水liu汇入黄河,河面宽阔波涛汹涌,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ma都不能分辨。于是河神欣然自喜,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。河神顺着水liu向东而去,来到北海边,面朝东边一望,看不见大海的尽tou。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,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dao:“俗语有这样的说法,‘听到了上百条dao理,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’的,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。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、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,开始我不敢相信;如今我亲眼看

【1】【2】【3】【4】【5】【6】【7】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日常偷渡失败空赋倾城色(NP)风吹不进(1V2)失败者(np)星际入侵(np)魔头的命根 (双C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