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作动词,有使动的意味,即“使彰明”,也就是发扬、弘扬的意思。后一个“明”作形容词,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。
(6)齐其家:理好自己的家
或家族,使家
或家族和和
,蒸蒸日上,兴旺发达。
(9)格:认识、研究万事万
。
(7)修其:修养自
的品
。
读解
(4)知止:知目标所在。
(3)亲民:据后面的“传”文“亲”应为“新”,即革新、弃旧图新。亲民,也就是新民,使人弃旧图新、去恶从善。
(12)末:相对于本而言,指枝末、枝节。
(10)庶人:指平民百姓。
(8)致其知:使自己获得知识。
(5)得:收获。
(14)未之有也:即未有之也。没有这样的理(事情、
法等)。
(13)厚者薄:该重视的不重视。薄者厚: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。
这里所展示的,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。 所谓三纲,是指明德、新民、止于至善。它既是《大学》的纲领旨趣,也是儒学“垂世立教”的目标所在。所谓八目,是指 格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
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它既是 为达到“三纲”而设计的条目工夫,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 生
修阶梯。 纵览四书五经,我们发现,儒家的全
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 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。所以,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 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。循着这
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,你就 会登堂
室,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。 就这里的阶梯本
而言,实际上包括“内修”和“外治”两 大方面:前面四级“格
、致知,诚意、正心”是“内修”;后面 三纲“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是“外治”而其中间的“修
”一 环,则是连结“内修”和“外治”两方面的枢纽,它与前面的 “内修”项目连在一起,是“独善其
”;它与后面的“外治”项 目连在一起,是“兼善天下”两千多年来,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 分
“穷则独善其
,达则兼善天下”(《孟
-尽心下》),把生 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。所以,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 列学说怯质的
修步骤,而是
有
厚实践
彩的人生追求阶梯 了。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
的人格心理,时至今日,仍 然在我们
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。不
你是否意识明确,不
你积极还是消极“格、致、诚、正,修、齐、治、平”的观念 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,左右着你的行动,使你最终 发现,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
修阶梯上或近或远 地展开。事实上,作为中国知识分
,又有几人是真正
佛 的野鹤闲云、隐逸
士呢?说到底,依然是十人九儒,如此而已。
(11)壹是:都是。本: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