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来恭候圣驾光临。
尧帝下车。庄主拱手行礼,说:“晦,圣人!请允许老夫致祝词吧。”
尧帝微笑点头。
庄主唱:“一祝圣人遐寿。”
尧帝皱眉说:“免了免了。”
庄主又唱:“二祝圣人巨富。”
尧帝摇头说:“罢了罢了。”
庄主再唱:“三祝圣人多子多孙。”
尧帝瞪眼说:“不要不要。”
庄主说:“遐寿巨富,多子多孙,人人都盼望呀。独有你不想听,为什么?”
尧帝说:“多子多孙多顾虑。富了事烦,不得清闲。高龄不死讨人嫌。这三点不利于个人道德的完善,所以不敢,不敢。”
庄主说:“我以为你真的是圣人,原来我看错了。你只是普通的君子罢了,唉。听我说吧。老天爷生下了万民百姓,不论好好歹歹,总会给他一只饭碗。金碗铁碗泥碗,碗总是有的嘛。子孙有碗可端,谁叫你去顾虑。富了,就当财产不是你的,正好分给贫民,不就清闲了?真资格的圣人,想法和你的不一样。他好比鹌鹑不择居处,他好比雏鸟不择口粮。他出游,满天飞,不用官员迎来送往。社会生活正常,他居高位,也向大家携手共进,臻臻日上。社会生活失常,他便退休,保持个人道德高尚,晦迹韬光。人生百年厌倦了,他便抛弃无聊的皮囊,让灵魂解放,随风飘荡,搭乘白云,飞向天堂,啊,那真正的故乡。你怕的那三点,对他毫无损伤。什么高龄讨人嫌,对他说来,此话荒唐!”
华家庄庄主说完便走。尧帝仿佛梦醒,急追上去,连说请问请问。庄主不回头,走着说:“请打道回府吧。”
尧帝怅然若失,但见华山状似一朵红莲含苞开放,映照朝阳。
伯成子高,姓伯成,名高,学道修德甚勤。从前尧帝在位,提拔贤士,伯成子高当了侯爷。后来尧退位,让给舜,伯成子高照当不误。再后来舜帝视察南方,死在苍梧,治水有功的禹即了帝位,便是夏朝开国之君。伯成子高心头明白,尧舜时代随着朴素的民风去了,文明时代跟着残酷的血与火来了,便打报告辞职。不待批准,他已回乡务农,躬耕南亩。
夏禹王既然是靠治水起家的,所以要贯彻论功行赏的政策。封官赐爵,得看你的成绩表现,贤不贤在其次。不过,伯成子高这样的著名贤士,虽然无为无功,也得挽留在朝,免得舆论瞎说咱们功利主义。于是他老人家带着随员亲自去找伯成子高,真是求贤若渴。
伯成子高正在耕田。夏禹王下田去,站在下风位置,自谦口臭,恭敬的说:“咱们的老前辈,尧爷在位时,封你当诸候。天下传给舜爷,你继续当诸侯。舜爷把天下传给我,我还来不及登门拜望,老前辈你哟怎么就撂开担子走了。好好的侯爷你不当,跑来耕田,是对我有意见吗?老前辈呀,咱们谈谈好吗?”
伯成子高说:“从前尧爷在位,以德为纲。他不奖赏谁,百姓自然矢勤矢善。他不惩罚谁,百姓自然戒骄戒悍。现今你在位,以刑为纲。你动辄奖赏人,百姓仍然不仁不义。你动辄惩罚人,百姓仍然违法乱纪。以刑为纲,道德衰亡,动乱将会没完没了,是你带的头哟!呆在这里做什么?你快走吧,别打扰我的正经事。”
伯成子高不理睬夏禹王,继续耕他的田,小心翼翼,不漏耕一寸地。
最初有什么?有“无”
任何“有”最初都没有。
最初还有什么?还有虚无。
任何存在最初都还不存在。
既然没有任何“有”,
哪有代表“有”的名称呢。
既然不存在任何存在,
哪存在反映存在的概念呢。
到后来有了“有”,
这个“有”是宇宙。
宇宙就是大一。
宇宙只有一个,所以是大一;
宇宙混饨一团,所以是大一;
宇宙处处一样,所以是大一;
宇宙未分大地,阴阳同一,所以是大一。
这个一,内藏道,
尚未醒,在睡觉。
又到后来一分为二,道睡醒了,
于是一团浑沌裂成高天厚地,
于是阴阳矛盾促成元气变化,
于是造成生物,一种到万种。
是道造成万物,
万物便有所得。
得什么?得道。
万物都有所得,
也就都具有自己的德。这是德。
万物成形以前,
早在胚芽期间,
便已禀受天命,
从不间断的支配一生。这是命。
阴阳矛盾,造成生命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