曰:“一农不耕,民或为之饥;一女不织,民或为之寒。故事再其本,则无卖其
者;事三其本,则衣
足;事四其本,则正籍给;事五其本,则远近通,死得藏。今事不能再其本,而上之求焉无止,是使
涂不可独行,遗财不可包止。随之以法,则是下艾民。
三升,则乡有正
而盗;
二升,则里有正
而盗;
一升,则家有正
而盗。今
不反之事,而
四十倍之粟,而求民之毋失,不可得矣。且君朝令而求夕
,有者
其财,无有者卖其衣屦,农夫粜其五谷,三分贾而去。是君朝令一怒,布帛
越而之天下。君求焉而无止,民无以待之,走亡而栖山阜。持戈
曰:“万乘之国必有万金之贾,千乘之国必有
金之贾,百乘之国必有百金之贾,非君之所赖也,君之所与。故为人君而不审其号令,则中一国而二君二王也。”桓公曰:“何谓一国而二君二王?”
对曰:“今君之籍取以正,万
之贾轻去其分,皆
于商贾,此中一国而二君二王也。故贾人乘其弊以守民之时,贫者失其财,是重贫也;农夫失其五谷,是重竭也。故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、菹泽、草莱,不可以立为天下王。”桓公曰:“此若言何谓也?”
对曰:“山林、菹泽、草莱者,薪蒸之所
,牺牲之所起也。故使民求之,使民藉之,因此给之。私
之于民,若弟之与兄,
之与父也,然后可以通财
殷也,故请取君之游财,而邑里布积之。
,蚕桑且至,请以给其
筐曲之
。若此,则絓丝之籍去分而敛矣。且四方之不至,六时制之:
日倳耜,次日获麦,次日薄芋,次日树麻,次日绝菹,次日大雨且至,趣芸壅培。六时制之,臣给至于国都。善者乡因其轻重,守其委庐,故事至而不妄。然后可以立为天下王。”
曰:“
王之国有三,而齐与在焉。”桓公曰:“此若言可得闻平?”
对曰:“楚有汝、汉之黄金,而齐有渠展之盐,燕有辽东之煮,此
王之国也。且楚之有黄金,中齐有蔷石也。苟有
之不工,用之不善,天下倪而是耳。使夷吾得居楚之黄金,吾能令农毋耕而
,女毋织而衣。今齐有渠展之盐,请君伐菹薪,煮沸火
为盐,正而积之。”桓公曰:“诺。”十月始正,至于正月,成盐三万六千钟。召
而问曰:“安用此盐而可?”
对曰:“孟
既至,农事且起。大夫无得缮冢墓,理
室,立台榭,筑墙垣。北海之众无得聚庸而煮盐。若此,则盐必坐长而十倍。”桓公曰:“善。行事奈何?”
对曰:“请以令粜之梁、赵、宋、卫、濮
,彼尽馈
之也。国无盐则
,守圉之国,用盐独甚。”桓公曰:“诺。”乃以令使粜之,得成金万一千余斤。桓公召
而问曰:“安用金而可?”
对曰:“请以令使贺献、
正籍者必以金,金坐长而百倍。运金之重以衡万
,尽归于君。故此所谓用若挹于河海,若输之给
。此
王之业。”
桓公曰:“天下之国,莫于越,今寡人
北举事孤竹、离枝,恐越人之至,为此有
乎?”
对曰:“君请遏原
,大夫立沼池,令以矩游为乐,则越人安敢至?”桓公曰:“行事奈何?”
对曰:“请以令隐三川,立员都,立大舟之都。大
之都有
渊,垒十仞。令曰:‘能游者赐千金。’未能用金千,齐民之游
,不避吴越。”桓公终北举事于孤竹、离校。越人果至,隐曲蔷以
齐。
有扶
之士五万人,以待战于曲菑,大败越人。此之谓
豫。
齐之北泽烧,火光照堂下。贺桓公曰:“吾田野辟,农夫必有百倍之利矣。”是岁租税九月而
,粟又
。桓公召
而问曰:“此何故也?”
对曰:“万乘之国、千乘之国,不能无薪而炊。今北泽烧。莫之续,则是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,一束十倍。则
有以倳耜,夏有以决芸。此租税所以九月而
也。”
桓公忧北郭民之贫、召而问曰、“北郭者,尽屦缕之甿也,以唐园为本利,为此有
乎?”
对曰:“请以令:禁百钟之家不得事鞒,千钟之家不得为唐园,去市三百步者不得树葵菜,若此,则空闲有以相给资,则北郭之甿有所雠。其手搔之功,唐园之利,故有十倍之利。”
也;计议因权,事之囿大也。王者乘势,圣人乘幼,与皆宜。”桓公曰:“行事奈何?”
对曰:“昔尧之五吏五官无所
,君请立五厉之祭,祭尧之五吏,
献兰,秋敛落;原鱼以为脯,鲵以为殽。若此,则泽鱼之正,伯倍异日,则无屋粟
布之藉。此之谓设之以祈祥,推之以礼义也。然则自足,何求于民也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