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的水晶要比玛瑙少些,现在南方所用的多产于福建漳浦当地的山叫铜山,北方所用的多产于河北宣化的黄尖山,中原用的多产于河南信阳黑色的最美与湖北兴国(今阳新)潘家山。黑色的水晶产于北方,不产于南方。其余地方山穴中本来就有,而没被发现与采取;或已经发现并采取,而受到官方严禁并封闭。例如江西广信(今上饶)地区惧害宫里派的宦官盘削而停采等等。这种情况不在少数。水晶产于深山洞穴内的瀑流、石缝之中,瀑布昼夜不停地流过水晶,流出洞口半里左右,水面上还像油珠那样翻花。水晶未离洞穴时是绵软的,风吹后才坚硬。琢工为了方便,在山穴就地制成粗坯,再带回去加工,可省力十倍。
琉璃石与中国水晶、占城的火齐同类,都光亮透明,但不产于中国内地,而产于新疆及其以西地区。这种石五色俱全,国内的人都喜欢,遂竭尽工巧来仿制。于是烧成砖瓦,挂上琉璃石釉料成为黄、绿颜色的,叫做琉璃瓦。将琉璃石与羊角煎化,便制成玻璃碗,用以盛油或作灯罩。将羊角、硝石、铅与用铜线穿起来的火齐珠合在一起炼化,可制成玻璃灯。用上述材料烧炼后还可捏制成薄片,作成玻璃瓶。所用硝石用煎炼时结在上面的马牙硝。可用各种颜料汁任意将材料染成颜色。制造玻璃灯和玻璃珠的,都是淮北人和山东人,因为这些地方出产硝石。
硝石灼烧后便分解而消失,其原来成分便不再存在,而黑铅是重质之物。两种物质通过火的媒介而发生变化,硝吸引铅而自身消失,铅与硝结合以保留其存在,它们与琉璃石、羊角等在同一釜中烧炼而得出透明发光的玻璃。此乃自然界隐约的变化机制在该简单过程中之再现。结束《天工开物》之际,特记于此。
附:玛瑙水晶琉璃
玛瑙既不是石头也不算是玉器,中国出产玛瑙的地方很多,大约有十几个种类。人们多用玛瑙来制作簪子和衣扣等,或者用来制作棋子,最大的玛瑙还可以用来制作屏风和桌面。质量好的出产在宁夏边境的羌族地区的沙漠之中,但如果内地有很多,商贩也就用不着跑那么远去买卖了。现在北京所买卖的玛瑙,大多是山西大同、河北蔚县九空山及宣化四角山出产的,其中有夹胎玛瑙、截子玛瑙、锦红玛瑙等几个品质。而陕西神木和府谷所出产的是浆水玛瑙、锦缠玛瑙,仅仅作为土产就地买卖,关于玛瑙的情形大致就是这样。辨别玛瑙的方法是将它放在木头上摩擦,如果不发热的是真货。假的玛瑙虽然很容易做,但因为真正的玛瑙价钱原来就不算贵,所以人们也就不愿意去多费手脚了。
中国出产的水晶相对玛瑙而言则少些。现在南方使用的大多数是福建漳浦的铜山(山名)出产的,北方使用的大多数是河北宣化黄尖山出产的,中部地区使用的大多是河南信阳(其中尤其以黑色的为最美)、湖广兴国州(潘家山)出产的。黑色的水晶只出产于北方而不产于南方。其他地方的山洞中本来也有水晶,但是可能未被发现,或者已经被发现后又被官方封禁(如江西省广信府害怕宦官开采之类)的都有很多。水晶产于深山洞穴内有瀑布的石缝之中,瀑布昼夜不停地流过水晶,流出洞门半里多,水面还像煮滚的油珠一样。水晶在没有离开洞穴之前,像棉花一样软,见到风后才变得坚硬。有些琢工为了贪图方便省事,就顺便在山洞里先制成粗坯子,然后带回去再加工,据说可以省力十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