冒出来)放进缸里,用水浸一夜,捞去浮渣,然后放进锅中,加水煎煮直到硝完全溶解并又充分浓缩时,倒入容器,经过一晚便析出硝石的结晶。其中浮在上面的叫芒硝,芒长的叫马牙硝(这都是各地出产的硝再经过纯化得到的),而沉在下面含杂质较多的叫朴硝。要除去杂质把它提纯,还需要加水再煮。扔进去几只萝卜一起煮熟后,再倒入盆中,经过一晚便能析出雪白的结晶,这叫做盆硝。牙硝和盆硝制造火药的功用相同。
用硝制造火药,少量的可以放在新瓦片上焙干,多的就要放在土锅中焙。焙干后,立即取出研成粉末。不能用铁碾在石臼里研磨硝,因为铁石摩擦一旦产生火花,造成的灾祸就不堪设想了。硝和硫按照某种火药所要求的配方比例拌匀研磨以后,木炭末随后才加入。硝焙干后,时间久了又会返潮,因此大炮所用的硝药,多数是临时才装上去的。
硫黄
硫黄和硝配合好之后,才能使火药能够爆炸。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不产硫黄,硝石产量虽然多也用不上。因此中原地区对于硫黄是严禁贩运的。大炮点火,要用硝和木炭末混合搓成导火线,不要加入硫黄,不然引线导火就会失灵。硫黄很难单独碾碎,但是如果每两硫黄加入一钱硝一起碾磨,很快就可以碾成像尘一样的粉末了。
火器
西洋炮是用熟铜铸成的,圆得像一个铜鼓。放炮时,半里之内,人和马都会吓死(在平地点燃引线时装上可以使炮身转动的机关,转到一个缺口才停下来。炮手点燃引线之后马上往回跑并跳进深坑里,这时炮声在高处爆响,炮手才不至于受伤或丧命)。
红夷炮是用铸铁造的,身长一丈多,用来守城。炮膛里装有几斗铁丸和火药,射程二里,被击中的目标会变得碎粉。大炮引发时,首先会产生很大的后坐力,炮位必须用墙顶住,墙因此而崩塌也是常见的事。
大将军、二将军(是小一点的红夷炮,在中国却已算是个大家伙了)、佛郎机(水战时装在船头用)。
三眼铳、百子连珠炮。
地雷:埋藏在泥土中,用竹管套上保护引线,引爆时冲开泥土起到杀伤作用,地雷本身也同时炸裂了。这便是所谓的“横击”,是因为huǒ药配方中硫黄用得较多的缘故(引线要涂上矾油,引线入口处要用盆覆盖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