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短脉,或见长脉;上部和下部的脉象可以不一,有的有脉搏存在,有的脉搏消失。并且,人一生病脉搏就会发生变化,或见脉搏跳的快,或见脉搏跳的慢,或见脉浮,或见脉沉。这些都容易使人心迷意惑,动辄就丢掉纲领,请老师详加陈述,以便清楚明白。老师答:你所问的,正是医道中的根本问题。脉有三部,就是寸关尺。营卫气血的流行,如尺之量长短,秤之称轻重,准确无误。所以肾脉沉,心脉洪,肺脉浮,肝脉弦,这是各脏正常的本脉,不会有丝毫差错。随呼吸出入,人体营卫之气流行,按漏刻时间循环周身。漏刻中水下二刻,则循环一周。因此,按寸口之脉,就可察人体虚实,观病情的变化,明阴阳的偏盛偏衰。如果感受风邪,则脉象浮虚,感受寒邪则脉象牢坚,沉伏之脉主水饮停蓄,急弦之脉是支饮为害,动脉主痛,数脉主热甚。假如脉与病症不相对应,必须了解变化的根源。寸关尺三部的脉象不同,疾病也就相异。脉搏太过是病态,不及也是病态。总之,邪气不是空无所见的,如果穷究其源,必能找到病变根本。因此,必须审查病在表在里,分辨在上焦、中焦、还是下焦,明确邪气所侵犯的部位,诊查推断脏腑的盛衰。如果掌握这些,就会有独到、高超的见解。为此,分条记述如后,以传给有知识的人。
老师说:脉随呼吸之气的出入而行。初按脉搏时,其脉来的快,去的慢,这是因为呼吸之气呼出的快吸进的慢,叫做内虚外实。初按脉时,其脉来的慢,去的快,这是因为呼吸之气呼出的慢吸进的快,名叫内实外虚,。
问:高明的医生,通过察颜观色就能知道病情,一般的医生,通过问诊就能知道病情,水平低下的医生通过诊脉才能知道病情,请老师给以指教。老师答:假如病人家属来请医生时说,病人发热厉害,身体疼痛,却能自然安睡。到病家后诊病人的脉为沉而迟,知道疾病将要痊愈。根据什么知道的呢?这是因为,患者发热、身体疼痛,是表证之见症,表证脉应浮大,现在脉反见沉迟,为表证而得里脉,由此可知邪气已衰,疾病将要痊愈。假如病人诉腹部突然疼痛,却能安然自坐,切其脉为浮大,也可知道疾病将愈。根据什么知道的呢?这是因为,患者腹内疼痛,是病在里,里有病脉应当沉而细,现脉浮大,是阴证而见阳脉,为正复邪退之兆,所以知道疾病将愈。
老师说:病人家属来请医生时说,病人发热很厉害。第二天医生到了病家,见病人朝墙安然入睡,这是热已经退了。此时,即使脉象还未趋调和,也可以断言疾病已经痊愈。假如病人朝墙而睡,医生来后,并不惊坐而起,却盯着医生,说话吞吐支吾、欲言又止,给他诊查时,却吞咽唾液,这是病人假装生病。假如病人的脉象正常,医生就可故意说这个病很重,应当服涌吐药及泻下药,并须针刺、艾灸数十、数百个穴位,以吓唬病人,这样才能痊愈。
医生诊脉时,病人打哈欠的,这是没有病。医生诊脉时,病人呻吟的,这是有病。如果说话迟钝不灵活的,是风病;摇头说话的,是里有疼痛的病症;行动迟缓的,是筋脉强急的病变;俯伏而坐的,是短气;不能正坐的,是腰痛;双手护腹,好象怀抱鸡蛋不肯放手,惧怕人触碰的,这是脘腹疼痛。
老师说:伏气这种病,必须时时留意观察,注意及时发现病人,以便尽早治疗。假如过去确有邪气内伏,就应该及早诊查。如果脉象微弱的,就会出现咽喉疼痛剧烈,好象创伤一样,这不是喉痹证。病人说:咽喉的确疼痛。虽然如此,现在又想腹泻。
问:人在恐惧惊怕的时候,脉的形态怎么样?老师答:脉形好象用手指按丝线,纤细而连贯,同时,病人的面部失色而显苍白。
问:人如果不饮水,以致津液亏虚,脉的表现怎么样?老师答;脉象涩,并见唇、口干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