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见到高祖相貌奇特,就把女儿许配给他;秦始皇束游是为了镇伏那裹的天子之气,吕后望见天上的云气就知道高祖之所在。高祖当初受命迁往郦山路斩白蛇,向西进驻关中时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星同景辰相聚。所以淮阴侯、留侯都说这是天命所授,而不是人力所为。
纵观古今之得失,考察行事之成败,考证历代帝王的兴衰,考查这五方面的因素,取舍如果和所处地位不相称,灵验的征兆不同于这种标准,如果贪图权力和财富,不安本分而妄图占据高位,自不量力,不知天命,则一定不能保家,不能颐养天年,遭遇如鼎折足一般的凶险,受到鈇铁诛杀的惩罚。英雄能真正明白这种道理而暗自醒悟,害怕因非分之举而遭到上天的谴责,高瞻远瞩,深思熟虑,采取王陵、陈婴清楚自己本分的做法,排除韩信、英布篡夺汉室的非分之想,不信征伐可得天下的妄语,明白帝王的权柄自有天授,不要贪求不可得之事,被王陵、陈婴两位母亲所耻笑,这样就会使福分延及子孙后代,能够永世享受天赐之福!知道隗嚣终究不会醒悟,于是躲避到河西。河西大将军窦融赏识他高雅的操行,前去拜访,事事都和他商量。被举为茂才,出任徐令,因为生病辞去官职。以后屡次受到三公的征召。任官不苟得禄,因此所往之处,不合其意;作学问不为人所用,学识渊博而不俗陋;言辞不浮华,述而不作。
班彪有子叫班固,二十岁时父亲去世,他作《幽通之赋》,以陈述吉凶性命,来表明自己的心志。赋文写道:班氏奉是颛项的后裔,家世中叶在楚国显出赫赫神灵,楚亡后离开了故土,又雄据北方晋、代之地远扬声名。漠皇十世时官居高位,旌旗仪仗显耀在天子京城。王莽罪恶滔天几亡汉室,我父遇祸乱高歌远行,终于保全自己并为民做出表率,像上古仁人一样逃避时凶。懿美先祖多么贤善英明,穷困显达都能够救济黎民。可叹我自幼身孤势单力薄,恐怕要断送祖业而无路以成名,难道我身不足以营谋先人之业?我为家世衰微而深怀长恨。幽室隐居不尽长思,岁月悠悠而心绪渺远,不敢与有德行之人并肩比善,怕玷辱先祖而恪守善行。心魂常常与神灵交会,精诚往往发于深夜之中,睡梦中我登山远眺,仿佛看到了幽谷的神人,他手执葛万交给我,回望峻谷告诉我勿坠深渊。清晨醒来我仰卧冥思,心智朦胧未知吉凶。黄帝遥远我无人可问,只好臆度谶书臆猜于胸。书中说梦中登高遇神,将是道术遐通而不迷津。葛万缠连于穋木,歌咏《南风》是安乐的象征,心中恐惧如临深渊,乃知《诗经。小雅》中两篇诗的诫劝。梦境已经告诉我吉祥的象征,神明又给我以警戒。为什么不及早进仕以赶上同辈贤人,时光倏忽而逝不会再来。
虽承神灵训诫而且怀疑,久久盘桓而难以前进。祇有天地长久而无穷,孤苦的人生多么短暂。纷繁的世间险阻重重,奈何艰难太多智慧太少。上古圣贤遇纷难而能醒悟自拔,凡夫俗子岂能预先防止!当年卫叔武握发迎接他的哥哥成公,成公反而把他当作敌人射死。管仲弯弓要射死仇敌公子小白,桓公即位后竟命其为宰相。事物的变化是多么难以预料啊,谁能预测出它的终始!雍齿不满却最先受赏,丁公施恩惠反被杀戮;桌妃因为受宠而招致灾难,王徒仔由于忧伤而获得幸运。世事乖违竞至于此,塞北老翁却能够认识到祸福相倚的道理。单豹调理体内五脏却为猛虎所伤,张毅外修礼仪却发内热而死。有人说中庸之道可以使人免于灾难,可是颜回、冉有又都不得意。桀溺招引子路跟随自己,说孔子道也无济于世。子路不避纷纷乱世,终于在乱世中被杀。虽游学圣贤之门也未得救助,即使盖上肉醢又有何补益呢?过于刚强必遭凶险,免于祸乱还有赖于圣人之道;万物的生气皆发于根柢,根柢强壮才能枝叶茂盛。魍魉竟至责备影子,这都是未得大道的体现。
重黎昌明于高辛之时,楚国在长江一带称强;秦国由于伯益而扬威于六国;齐国因三礼而兴盛。求仁得仁何其诚信,仰枧天道亦同法理。商纣暴虐杀害三仁,周武王得五位三所故成天子;骊姬残酷致使孝子身亡,晋文公龙年出行而于虎年归国;周武王还师终成天命,重耳醉行正与天命相合。神龙流涎于夏帝王廷,经过三代竟亡周国。汉宣帝宫中有雌鸡化雄,过了五世终酿成灾祸。
天道悠悠而人世短暂,邈远冥然不可尽知,必须藉助卜筮而谋诸鬼神,藉此以穷古今通幽微。陈完少年时占卜得知将来必占有齐国,史书上有周公用龟甲占卦的记载。周宣王、曹伯阳都在下人的梦境中预示了他们的兴败,鲁成公、卫灵公是在铭谣中预示了谧名。叔向的母亲听到伯石的哭声而知道他是亡晋之人,许负从周亚夫脸部的纹理看出他以后必定会饿死。大道浑然一体而成于自然,道术虽分派歧流其发源却相同。神明先于人心而注定命运,命运随着人的行为而变化。世事如瀚流滚滚没有止息,人生的祸福遭遇时有赢亏。乐氏三代本是一脉相承,虽世代变化却不差半点报应。洞悉天道幽微纷乱,因此众人迷惑不醒。庄周、贾谊思想狂诞惑乱,宣扬齐生死、一祸福的理论。高谈阔论而违反本心,实际上是怕作牺牛和鹏鸟。
可贵的是圣人的至理名言啊,顺应天性而且以道义为决断的依据。富贵是人之所欲但不合道义君子不敢呀,死亡是人所厌恶的但若因守道而死则不逃避。守道恒一不持两端呵,立心轻虑不为物欲所累。三位仁人行事虽异但同致于仁呀,伯夷、柳下惠去留有别而同得美名。段干木安卧居室而保卫了魏国,申包胥双脚磨出了厚茧才保存了楚国。纪信焚身来保卫皇上啊,四皓坚守操节而不迷惑。就是草木也有类别的划分,人能实践仁义之道则必得荣名。人死后应该声名不朽啊,这是先哲遵循的正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