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曰:“告仲父。”若是三。习者曰:“一则仲父,二则仲父,易哉为君!”桓公曰:“吾未得仲父则难,已得仲父之后,曷为其不易也?”桓公得,事犹大易,又况于得
术乎?孔
穷乎陈、蔡之间,藜羹不斟,七日不尝粒。昼寝。颜回索米,得而爨之,几熟,孔
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
之。选间,
熟,谒孔
而
。孔
佯为不见之。孔
起曰:“今者梦见先君,
洁而后馈。”颜回对曰:“不可。向者煤炱
甑中,弃
不祥,回攫而饭之。”孔
叹曰:“所信者目也,而目犹不可信;所恃者心也,而心犹不足恃。弟
记之:知人固不易矣。”故知非难也,孔
之所以知人难也。
六曰:失之乎数,求之乎信,疑;失之乎势,求之乎国,危。吞舟之鱼,陆则不胜蝼蚁。权钧则不能相使,势等则不能相并,治
齐则不能相正。故小大、轻重、少多、治
,不可不察,此祸福之门也。凡冠带之国,舟车之所通,不用象、译、狄鞮,方三千里。古之王者,择天下之中而立国,择国之中而立
,择
之中而立庙。天下之地,方千里以为国,所以极治任也。非不能大也,其大不若小,其多不若少。众封建,非以私贤也,所以便势全威,所以博义。义博利则无敌,无敌者安。故观于上世,其封建众者,其福长,其名彰。神农十七世有天下,与天下同之也。王者之封建也,弥近弥大,弥远弥小。海上有十里之诸侯。以大使小,以重使轻,以众使寡,此王者之所以家以完也。故曰以滕、费则劳,以邹、鲁则逸,以宋、郑则犹倍日而驰也,以齐、楚则举而加纲旃而已矣。所用弥大,所
弥易。汤其无郼,武其无岐,贤虽十全,不能成功。汤、武之贤。而犹藉知乎势,又况不及汤、武者乎?故以大畜小吉,以小畜大灭,以重使轻从,以轻使重凶。自此观之,夫
定一世,安黔首之命,功名著乎盘盂,铭篆著乎壶鉴,其势不厌尊,其实不厌多。多实尊势,贤士制之,以遇
世,王犹尚少。天下之民穷矣苦矣。民之穷苦弥甚,王者之弥易。凡王也者,穷苦之救也。
【慎势】
四曰:人之意苟善,虽不知,可以为长。故李曰:“非狗不得兔,兔化而狗,则不为兔。”人君而好为人官,有似于此。其臣蔽之,人时禁之;君自蔽,则莫之敢禁。夫自为人官,自蔽之
者也。祓篲日用而不藏于箧,故用则衰,动则暗,作则倦。衰、暗、倦,三者非君
也。大桡作甲
,黔如作虏首,容成作历,羲和作占日,尚仪作占月,后益作占岁,胡曹作衣,夷羿作弓,祝
作市,仪狄作酒,
元作室,虞姁作舟,伯益作井,赤冀作臼,乘雅作驾,寒哀作御,王冰作服
,史皇作图,巫彭作医,巫咸作筮。此二十官者,圣人之所以治天下也。圣王不能二十官之事,然而使二十官尽其巧,毕其能,圣王在上故也。圣王之所不能也,所以能之也;所不知也,所以知之也。养其神、修其德而化矣,岂必劳形愁弊耳目哉?是故圣王之德,
乎若日之始
,极烛六合,而无所穷屈;昭乎若日之光,变化万
,而无所不行;神合乎太一,生无所屈,而意不可障;
通乎鬼神,
微玄妙。而莫见其形。今日南面,百邪自正,而天下皆反其情,黔首毕乐其志,安育其
,而莫为不成。故善为君者,矜服
命之情,而百官已治矣,黔首已亲矣,名号已章矣。
复于桓公曰:“垦田大邑,辟土艺粟,尽地力之利,臣不若宁速。请置以为大田。登降辞让,
退闲习,臣不若隰朋,请置以为大行。蚤
晏
,犯君颜
,
谏必忠,不辟死亡,不重贵富,臣不如东郭牙,请置以为大谏臣。平原广城,车不结轨,士不旋踵,鼓之,三军之士视死如归,臣不若王
城父,请置以为大司
。决狱折中,不杀不辜,不诬无罪,臣不若弦章,请置以为大理。君若
治国
兵,则五
者足矣;君
霸王,则夷吾在此。”桓公曰:“善。”令五
皆任其事,以受令于
。十年,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,皆夷吾与五
之能也。
,人臣也,不任己之不能,而以尽五
之能,况于人主乎?人主知能不能之可以君民也,则幽诡愚险之言无不职矣,百官有司之事毕力竭智矣。五帝三王之君民也,下固不过毕力竭智也。夫君人而知无恃其能勇力诚信,则近之矣。凡君也者,
平静,任德化,以听其要。若此则形
弥羸,而耳目愈
;百官慎职,而莫敢愉綖;人事其事,以充其名。名实相保,之谓知
。
五曰:明君者,非遍见万也,明于人主之所执也。有术之主者,非一自行之也,知百官之要也。知百官之要,故事省而国治也。明于人主之所执,故权专而
止。
止则说者不来,而情谕矣。情者不饰,而事实见矣。此谓之至治。至治之世,其民不好空言虚辞,不好
学
说。贤不肖各反其质,行其情,不雕其素,蒙厚纯朴,以事其上。若此则工拙愚智勇惧可得以故易官,易官则各当其任矣。故有职者安其职,不听其议;无职者责其实,以验其辞。此二者审,则无用之言不
于朝矣。君服
命之情,去
恶之心,用虚无为本,以听有用之言,谓之朝。凡朝也者,相与召理义也,相与植法则也。上服
命之情,则理义之士至矣,法则之用植矣,枉辟邪挠之人退矣,贪得伪诈之曹远矣。故治天下之要,存乎除
;除
之要,存乎治官;治官之要,存乎治
;治
之要,存乎知
命。故
华
曰:“厚而不博,敬守一事,正
是喜。群众不周,而务成一能。尽能既成,四夷乃平。唯彼天符,不周而周。此神农之所以长,而尧舜之所以章也。” 人主自智而愚人,自巧而拙人,若此。则愚拙者请矣,巧智者诏矣。诏多则请者愈多矣,请者愈多,且无不请也。主虽巧智,未无不知也。以未无不知,应无不请,其
固穷。为人主而数穷于其下,将何以君人乎?穷而不知其穷,其患又将反以自多,是之谓重
之主,无存国矣。故有
之主,因而不为,责而不诏,去想去意,静虚以待,不伐之言,不夺之事,督名审实,官使自司,以不知为
,以柰何为实。尧曰:“若何而为及日月之所烛?”舜曰:“若何而服四荒之外?” 禹曰:“若何而治青北,化九
、奇怪之所际?赵襄
之时,以任登为中牟令。上计,言于襄
曰:“中牟有士曰胆胥己,请见之。”襄
见而以为中大夫。相国曰:“意者君耳而未之目邪!为中大夫,若此其易也?非晋国之故。”襄
曰: “吾举登也,已耳而目之矣。登所举,吾又耳而目之,是耳目人终无已也。”遂不复问,而以为中大夫。襄
何为?任人,则贤者毕力。人主之患,必在任人而不能用之,用之而与不知者议之也。绝江者托于船,致远者托于骥,霸王者托于贤。伊尹、吕尚、
夷吾、百里奚,此霸王者之船骥也。释父兄与
弟,非疏之也;任庖人钓者与仇人仆虏,非阿之也。持社稷立功名之
,不得不然也。犹大匠之为
室也,量小大而知材木矣,訾功丈而知人数矣。故小臣、吕尚听,而天下知殷、周之王也;
夷吾、百里奚听,而天下知齐、秦之霸也。岂特骥远哉?夫成王霸者固有人,亡国者亦有人。桀用羊辛,纣用恶来,宋用唐鞅,齐用苏秦,而天下知其亡。非其人而
有功,譬之若夏至之日而
夜之长也,
鱼指天而
发之当也。舜、禹犹若困。而况俗主乎?
【知度】
【勿躬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