部落都十分强盛。
东汉时定襄太守窦奉的妻子生下儿子窦武,同时生下了一条蛇,窦奉就 把蛇放到田野中。等到窦武长大后,在国内享有俊美的名声。他母亲死了后 将要下葬,还没有把棺材下到墓穴时,宾客们都聚集在一起,忽然有条大蛇 从树林的草丛中爬出来,径宜来到棺材底下,盘在地上不停地低头抬头,用 头敲击那棺材,鲜血眼泪一起流出来,样子看上去十分哀痛,过了一会儿它 就游走了。当时的人知道这是窦家的吉兆。
晋怀帝永嘉年间(公元 307 年—313 年),有位韩老太婆在田野中发现 一个大卵,就把它拿回家孵化,便得到一个婴儿,给他取了个名字叫“撅儿” 撅儿四岁的时候,刘渊因为修筑平阳城老是不成功,所以就招募能筑城的人。 撅儿应募后,便变成了蛇,他在前面爬行,叫韩老太婆跟在他的后面撤上一 些灰作为标记。他对韩老太婆说:“在撒灰的地方筑城,城可以马上筑成。” 结果就象他所说的那样,把城筑成了。刘渊觉得这条蛇很奇怪,就派人把它 丢进了山洞中,蛇的尾巴还露出洞口几寸,这派去的人便把尾巴斩断了,忽 然有股泉水从山洞中流出来,汇聚成一个水池,人们就把它命名为“金龙池”
晋元帝永昌年间(公元 322 年—323 年),暨阳县人任谷,因为干活累 了而在树下休息。忽然有一个人,穿着用羽毛编织成的衣服,走来奸污了任 谷,过后却又不知道这人到哪里去了,任谷于是就怀孕了。妊期满月将要分 娩,那穿羽毛衣服的人又来了,他用刀刺破了任谷的下阴,取出一条小蛇就 走了。任谷于是成了不能生育的阉人,到宫中自己陈述了这种情况,于是被 留在宫里。
传说在远古时代,有一个大人出门远行,家里没有其他的人,只有一个 女儿。另外还有雄马一匹,由女儿亲自来喂养。女儿居住在偏僻闭塞的地方, 十分思念她的父亲,就和马开玩笑说:“你能给我把父亲接回家,我就嫁给 你。”马听了这话,就挣断了缰绳出门去了,径直跑到她父亲那里。父亲看见 了马又惊又喜,便拉过来骑了。马望着它来时的方向,悲哀地嘶叫不停。父 亲说:“我这儿没有什么事情,这马却这样哀叫,我家里是否发生了什么事 呢?”他急忙骑着马回了家。因为这畜生对主人有非同寻常的情谊,所以主 人也优厚地加以饲养,但马却不肯吃料,每次看见那女儿进出,总是似喜似 怒地踢蹄蹦跳,象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。父亲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,就偷愉地询问女儿。女儿便把与马开玩笑 的事一一告诉了父亲,认为一定是因为这个缘故。父亲说:“不要把这件事 说出去,我怕它会玷污了我家的名声。另外,你别再进进出出了。”于是父 亲埋伏在暗处用弓箭把马射死了,并把马皮剥下来晒在院子中。父亲走了,女儿和邻居家的姑娘在晒马皮的地方玩耍,女儿用脚踢着那 马皮说:“你是畜生,还想娶人做媳妇吗?结果招来了这屠杀剥皮,为什么 要自讨苦吃呢?”话还来不及说完,那马皮突然挺立起来,卷着女儿飞走了。 邻居家的姑娘又慌又怕,不敢救她,便跑去告诉她的父亲。她父亲回来,到处寻找,女儿已经出门失踪了。后来过了几天,在一棵 大树的树枝中找到了,但女儿和马皮都变成了蚕,在树上吐丝作茧,那蚕茧 丝不乱,又厚又大,不同于通常的蚕茧。邻近的妇女取这种蚕饲养,收入 增加了好几倍。因而人们把那棵树命名为“桑”“桑”,就是“丧”,是 悼念死亡的意思。从此百姓争着种植桑树,现在用来养蚕的就是这种树。平 常所说的“桑蚕”,是古蚕中残剩下来的一种。根据《天官》的说法,辰对应马星。《蚕书》上说:“对应大火的那个 月(指二月),就要浴蚕选种了。”这样看来,那么蚕和马具有同一种元气。《周礼》规定,校人(应作“马质”)的职务是主管“禁止再次浴蚕选种” 郑玄的注解说:“事物不能同时为大。禁止再次浴蚕选种,是因为怕它伤害 了马。”按照汉代的礼仪,皇后亲自采桑,祭祀的蚕神叫做“菀窳妇人”、 “寓氏公主”公主,是对女子的尊称,菀窳妇人,是第一个教老百姓养蚕 的蚕神。所以现在社会上有人把蚕叫做女儿,这实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词语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