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尧不传位给他自己的儿子丹朱而给舜,舜为了躲避丹朱而到了这里,所以称为上虞。当时有百官跟他到这里,所以县北有百官桥。但也有另外一种说法,说夏禹与诸侯议事完毕,相互虞(娱)乐,所以称为上虞。两种说法不同,不知谁是谁非。上虞南有兰风山,其山岩石裸露而少树木。有释路沿山筑于江边。路旁都有栏干。有山岭三座,孤峰高耸在漫长的江流之上。看去仿佛要倒下来似的。沿山道路之下就是大江,所以沿途都建有用栏干护围的阁道,才能通过这条道路。上面所说的山岭,人们称为三石头,丹阳的葛洪,避世在此隐居,他用过的井仍然存在。琅邪人王方平,性情喜欢山水,在兰风建立住宅,在这里垂钓,以度一生。过路人不认识他,问他说:卖鱼佬,有没有鱼出卖?方平说:我没有钓到鱼,钓到了也不卖。这条河流也叫上虞江,在县东郭外有一个叫做渔浦的湖,湖中有大独山和小独山二座山,还有一座复舟山。复舟山下有渔浦王庙,此庙现在已经移到山中。这三座山,孤立在湖水之中,湖以外有青山、黄山、泽兰山,山岳重迭,一座又一座地高入云天。泽兰山上有一个深潭,山峰倒影在深绿色的潭水之中。山中有诸坞,并有石闸一所。右边是白马潭,潭极深无底。传说,此湖创立之初,湖塘多次崩塌,百姓用白马祭祀,所以得名。湖的南面,即是江的渡口,江以南,有上塘、阳中二里,分隔在湖南,常常发生水灾。太守孔灵符,在蜂山前湖修棣拦水,棣以下开渠,直到南津。又建水闸二所,此江从此没有溃决淹没的灾害。县的东面有一座龙头山,山崖之间有一口石井,不论冬夏,井内都有清泉,南面是漫长的江流,东面连接高处的破湖。沿江的路南有《 曹娥碑》 。曹娥的父亲曹吁,在江中迎潮而溺死,当时曹娥还只有十四岁,因为找不到父亲的尸体而哀伤欲绝,在江岸上号哭奔走,并解衣投入水中,祝祷说:假使父亲尸体在此,衣就下沉;若不在此,衣就浮在水面。她把衣投入水中,衣服立刻下沉,曹娥就在这里投水而死。县令度尚,叫他的外甥邯郸子礼撰写碑文,以表彰她的孝烈。此江边上有马目山,江潮到来之时,波涛把此山隐没在江中,其势甚至要把嗓亭也吞没,而且涉及数县,使行旅之人十分困难。县的东北有一位孝子杨威母亲的坟墓。杨威年幼丧父,事奉母亲极孝。常常和母亲到山中采柴,有一次遇着老虎追赶,杨威自己知道无力抵抗,背了母亲一,一边哭,一边逃。老虎见到送种情况,就垂着耳朵顾自走了。假使不是至诚之心深入精微,哪能使兽类也受感动呢?又有一条吴读,从山中发源注入青江。上虞江向东经过周市而注入永兴。《 地理志》 说:县境有仇亭,柯水东入海。仇亭在县东北十里,江北的柯水或许就是上虞江。又东北经过永兴县东和浙江会合,称为浦阳江。《 地理志》 说:县有萧山,潘水所出,东入海。潘水或许是浦阳江的别名。因为另外就没有河流可以相当了。浙江又东流注入海中。所以《 山海经》 说:浙江在闽西北入海。韦昭把松江、浙江、浦阳江称为三江。
斤江水发源于交趾郡龙编县,东北到郁林郡领方县,东流注人郁水。
《 地理志》 说:经过临尘县,到领方县,注入郁水。
容容水,夜水,缅水,湛水,乘水,牛者水,须无水,无濡水,营进水,皇无水,地零水,侵离水,侵离水发源于广州晋兴郡,此郡是晋太康年代(280 一289 ) 从郁林郡分置的,东流到临尘县注入郁水。
无会水,重獭水,夫省水,无变水,由蒲水,王都水,融水,勇外水,上列各水,均发源于日南郡西,东流入海。容容水在南部边疆,其余各水均按次排列于此水之北。
上列二十水,位于江以南到日南郡。
篙高是中岳,位于颖川郡阳城县西北;
《 春秋说题辞》 说,阴中含阳,所以岩石凝结成山。《 国语》 说,禹封九山,土聚集起来,称为山。《 尔雅》 说:大而高的山称为篙,合起来称为篙高,分开来称为二室。西南有少室,东北有太室。《 篙高山记》 说:山下岩石中有一所石室,据说里面有自然形成的经书,有自然形成的饮食。又说:山中有玉女台,汉武帝见过,所以称为玉女台。
泰山是东岳,位于泰山郡博县西北;
五岳中的正宗,帝王在此山封禅,以增高其地位。这里有金的书册和玉的印章。
霍山是南岳,位于庐江郡瀚县西南;
霍山就是天柱山。《 尔雅》 说:大山称为宫,小山称为霍。《 开山图》 说:此山上通神明,下达地府。
华山是西岳,位于弘农郡华阴县西南;
华山就是《 古文尚书》 中的悼物山。
雷首山位于河东郡蒲坂县东南;
砒柱山位于河东郡大阳县东的黄河中;
王屋山位于河东郡垣县东北;
从前黄帝在此山接受丹诀。
太行山位于河内郡野王县西北;
这是王烈获得石髓的地方。
恒山是北岳,位于中山郡上曲阳县西北;
喝石山位于辽西郡临渝县南的海水之中;
大禹开凿此石,阻其右侧而接纳河水。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经登临。海水向西侵入,长期以后而全山沦入海中,所以说山在海中。
析城山位于河东郡菠泽县西南;
太岳山位于河东郡永安县;
壶口山位于河东郡北屈县东南;
龙门山位于河东郡皮氏县西;
梁山位于冯朔郡夏阳县西北的黄河之上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