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修建孙坚庙。发墓后,看到吴丙尸体的面貌和衣服都和生前一样。吴平后,参加掘墓的人在寿春看到南蛮校尉吴纲,说:你的面貌怎么这样像长沙王吴丙呀?不过你的个子矮了一点。吴纲吃惊地说:那是我的先祖呀!从吴丙死到坟墓被掘,其间已有四百年,到看见吴纲时又有四十多年了。湘水在左岸汇合于誓口,又往北流,有石榔口,都是牛扼湖,右岸汇合于麻溪水口,也是个牛辘湖。湘水又往北流经三石山东边,三石山就在湘水旁边,北面就是三石水口,是个牛扼湖。水北有三石戍,这个边防城堡坐落在二水的汇合处。湘水又流到浏口戍西边,这个边防城堡北面朝着浏水。
又往北流,伪水从西南流来注人。
沩水发源于益阳县马头山,往东流经新阳县南边。晋太康元年(280 )改名为新康。伪水又往东流入临湘县,经伪口戍东,南流注入湘水。湘水又北流,汇合断口,又北流,就到下营口,是个牛扼湖。湘水左岸有高口水,发源于益阳县西边,北流经高口戍南边;又往西北流,上鼻水从鼻洲上口导入湘水,往西边注入,称为上鼻浦。高水往西北流,与下鼻浦汇合。这里的水从鼻洲下口导入湘川的水,西与高水相通,称为下鼻口,高水又往西北流,右转就是陵子潭,往东北流注入湘水,汇流处叫陵子口。湘水从高口戍东边又往北流,右边流经鼻洲,左边汇合上鼻口;又往北流,右边对下鼻口,又往北流,到陵子口。湘水右岸,有铜官浦流出。湘水又往北流经铜官山,山的西边濒临湘水,山上泥土呈紫色,含有云母,所以又叫云母山。
又往北流过罗县西边,涢水从东边流来注人。
湘水又往北流经锡口戍东边;又往北流,左边分出一条支流,叫锡水,往西北流经锡口戍北边;又往西北流,转间东北,有玉水注入。玉水发源于西北方的玉池,往东南流,注入锡浦,出口叫玉池口。锡水又往东北流,有东湖水注入。东湖水上流承接玉池的东湖,南流注入锡水,称为三阳径。水南有三处驻防城堡,又往东北流,注入湘水。湘水从锡口北流,又到望屯浦,是个牛扼湖。湘水继续北流,有支流往北流出,称为门径。湘水萦纤曲折往西北流,转向东北,汇合了门水,汇流处叫门径口。又往北流,有三溪水口,三溪水在东边承接大湖,西与湘浦相通,三水汇合,所以有三溪之名。又往北流,在东边汇合了大对水口,西边与三津径相接。湘水又往北流经黄陵亭西边,右边汇合黄陵水口,这里的水上流承接大湖。湖水往西流经二妃庙南边― 二妃庙,人们称为黄陵庙。传说大舜出外视察,两位妃子随行,在湘水溺死。她们的神灵漫游于洞庭的深渊,出入潇湘水口。潇,水清而深的意思。《 湘中记》 说:湘水很澄清,能看到五六丈的深处,水底的石块看来就像散子一样,色彩鲜明,历历可辨;白色的沙滩皎如霜雪,红色的崖岸艳若朝霞,于是得到潇湘之名。二妃死于此,所以人们在水边为她们立祠。荆州牧刘表在庙内刻石立碑族表,使她们的事迹传之不朽。黄水又往西流,注入湘水,汇流处称为黄陵口。从前王子少有奇才,二十岁时做了个恶梦,写了一篇《 梦赋》 ,二十一岁就在湘水里淹死,那地方就在这条河上。湘水又往北流经白沙戍西边;又往北流,右边在东盯口汇合渭水。湘水又在左边汇合决湖日,此口的水源出西破,东通湘诸。湘水又往北流,有泪水注入。泪水发源于东边豫章郡艾县的桓山,往西南流经吴昌县北边,与纯水汇合。纯水源出吴昌县东南的纯山,往西北流,又往东流经县南,又往北流经该县老城下。吴昌县是吴主孙权所立。纯水又在右边汇合泪水。泪水又往西流经罗县北边。罗县原是罗子国,先前在襄阳宜城县西,楚文王把它迁到这里。秦立长沙郡,于是也把罗设立为县,水也就叫罗水了。泪水又往西流经玉筒山。罗含《 湘中记》 说:屈潭的东边是玉筒山,有个道士遗言说,这是一处福地;又名地脚山。泪水又往西流,就到屈潭,就是泪罗渊。屈原怀抱沙石自沉于此,所以潭也名为屈潭了。从前贾谊、司马迁都曾经过这里,他们在中流停下船,向潭中投下吊文。深潭北面有屈原庙,庙前有碑,还有一块汉南太守程坚碑,也寄存在屈原庙内。泪水又往西流经泪罗戍南边,西流注入湘水。汇流处就是《 春秋》 中说的罗呐,世凡称为泪罗日。湘水又往北流,往北分出一条支流,经过泪罗戍西边,又往北流经磊石山东边,又往北流经磊石戍西边,称为苟导径,然后往北与湘水汇合。湘水从泪罗江往西北流经磊石山西边,此山也称青草山,北对青草湖,西对悬城口。湘水又往北流,先后有九个水口,都是牛扼湖。湘水又往东北流,就是青草湖口,右边汇合苟导径北口,又与劳口汇合,又往北流到同拌口,都是牛扼湖有港汉与右岸相通之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