置沈黎郡,管辖旋牛道;天汉四年(前97 ) ,在邓蛛山设置都尉,掌管外羌。从蜀郡西行经过邓作,道路极险,有弄栋八渡的难关,有扬母栈道的险阻。布仆水来自县西的布仆,分为两条。一条往东流经临邓县,注入文井水。文井水又往东流经江原县。县城濒文井江,江上有常氏堤,长四十里。还有个朱亭,亭南有青城山,山上有稻谷,山下有蹲鸥― 就是芋奶,所谓山下有蹲鸥,到老都不饥,这就是卓氏之所以乐于远道迁徙的缘故。文井江又往东流,到武阳县天社山下注入江水。另一条往南流经越斟邓郡都县西面,向东南流到云南郡青岭县注入仆水。云南郡本来是云川的地方,置于蜀建兴三年(225 )。仆水又往南流,经过永昌郡邪龙县,与贪水汇合。贪水发源于青岭县,上流承接青岭水,流经叶榆县,然后往东南流,到邪龙注入仆水。仆水又流经宁州建宁郡。宁州原来是床降都督驻兵的地方,所以南方人称为屯下,刘禅建兴三年(225 ) ,分益州郡而设置。仆水流经双柏县,汇合了即水。即水发源于秦减县牛兰山,往南流到双柏县,往东注入仆水。仆水又往东流,到来唯县注入劳水。劳水发源于边境外,往东流经来唯县与仆水汇合。仆水往东流到交州交趾郡卷冷县,往南流入大海。江水从武阳往东流到彭亡聚。从前岑彭与吴汉溯江进入蜀境,队伍在这里住宿。他听到这个地名感到很讨厌,但当时天色已晚,也就没有转移营地,于是就被刺客暗杀。这段江流称为平模水,也叫外水。这里有个彭家,据说就是彭祖的坟。江水又往东南流,经过南安县,西面有个熊耳峡,连绵不断的峰峦,比邻相接的山岭,似乎在竞相比险争高。汉河平年间(前28 一前25 ) ,发生地震山崩,江水倒流。有个急滩,名叫垒低,又叫盐溉,是李冰把它凿平的。南安县的治所在青衣江汇流处,夹在二水之间,这里也就是蜀王开明原来的治所。来敏《 本蜀论》 说:荆人瞥令死后,尸体随水漂向上流。因此荆人找不到他。瞥令漂到汉山下面却复活了,他起来去见望帝,望帝就任命他为宰相。望帝就是杜宇,他是从天上落下来的。有个叫朱利的姑娘,从江水的源头出来,做了杜宇的妻子。于是杜宇就在蜀称王,号称望帝。当时因巫山山峡太窄,蜀水不能畅通,望帝派瞥令去开凿巫峡,以疏通水流,于是蜀人才得以在陆地上居处。望帝自以为恩德比不上他,就让国给他,号为开明。南安县南有峨眉山,有嚎水,就是大渡水。檬水源出壕溪,往东南流,与俄水汇合。俄水源出边境以外,流经泣江道。吕忱说:澈水发源于蜀。许慎认为所谓澈水就是俄水,发源于蜀坟江的边境以外。俄字偏旁从水,读作我。俄水南流到南安,注入大渡水;大渡水又往东流,注入江水。所以《 山海经》 说:嚎水发源于汉阳西,在摄阳西边流入江。
又往东南流过英道县北边,若水、淹水汇合西来注人。又东流,者水北流注人。
焚道县原是夔人的居地。《 地理风俗记》 说:焚人在夷人中最仁,有仁爱之风,所以焚字偏旁从人;《 秦记》 也说:多焚人憧仆。焚道县在高后六年(前182 )筑城。汉武帝听了司马相如的话,派遣县令开路南通焚道,但枉费人力,没有开成。唐蒙去南方把他杀了,于是凿石开辟栈道,以通南中,直到建宁为止;其间二千余里的山路,宽一丈有余,深三四丈,凿痕都还存在。王莽改名,称为英治。山中多犹瑚,形状像猴子,但脚稍短,喜欢在岩头和树上- 嬉戏,一跳远达百步,甚至三百丈,凌空上下往返,像飞一般矫捷。焚道县有蜀王兵营的栅栏,山神大肆作祟,江中崖壁险阻,无法开凿。于是李冰堆柴去烧,所以那里的悬崖还留有斑斓的色彩,或红或白,映着江水;黄黑相间的鱼从焚道游来,到这里就停下了,据说是害怕崖壁和险礁,不敢再向上游了。《 益都眷旧传》 说:张真寿是黄家女儿,名帛。张真乘船覆没,找不到尸体。黄帛到沉船处的滩头,仰天长叹,投水沉入深渊。十四日后,黄帛抓着张真的手在滩下浮上来。当时人们有句谚语说:符有先络,焚道有张帛。江水又与符黑水汇合。符黑水源出宁州南广郡南广县。南广县原是键为郡的属县,置于汉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 ) ,到刘禅延熙年间(238 一257 )分设为郡。符黑水发源于汾关山,往北流,有大涉水注入。大涉水源出南广县,往北流,注入符黑水;又往北经夔道入江,汇流处叫南广口。诸水却没有听说过。又往东流过江阳县南边,洛水从三危山往东流过广魏郡洛县南面,往东南注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