县故大夜郎国,汉武帝建元六年,开置郡县。太初四年,益州刺史任安城武。王莽更名郡曰西顺,县曰戢成。光武谓之士大夫郡。有江人焉。
江原县,首受大江,东南
至武
县,注于江。县下江上,旧有大桥,广一里半,谓之安汉桥。
盛岁坏,民苦治功。后太守李严凿天社山,寻江通
。此桥遂废。县有赤
,下注江。建安二十九年,有黄龙见此
,九日方去。此县藉江为大堰,开六
门,用
郡下。北山,昔者王乔所升之山也。江
又与文井江会,李冰所导也。自莋
与蒙溪分
,至蜀郡临邛县,与布仆
合。
徼外成都西沈黎郡。汉武元封四年,以蜀都西
邛莋置,理旄
,天汉四年置都尉,主外羌,在邛峡山表。自蜀西度邛莋,其
至险,有
栋人渡之难,扬母阁路之阻。
从县西布仆来,分为二
。一
径其
,又东径临邛县
文井
。文井
又东径江原县,县滨文井江。江上有常氏堤,跨四十里。有朱亭,亭南有青城山,山上有嘉谷山,下有蹲鸱,即芋也。所谓下有蹲鸱,至老不饥,卓氏之所以乐远徙也。文井江文东至武
县天社山下,
江。其一
南径越巂邛都县西,东南至云南郡之青岭县,
于仆。郡本云川地也,蜀建兴三年置。。仆
又南径永昌郡邪龙县而与贪
合。
青蛉县,上承青蛉
,径叶榆县,又东南至邪龙
于仆。仆
又径宁州建宁郡,州故康降都督屯,故南人谓之屯下。刘禅建兴三年分益州郡置。历双柏县,即
焉,
秦臧县
兰山,南
至双柏县,东注仆
。又东至来唯县
劳
。
徼外,东径其县,与仆
合。仆
东至
州
趾郡泠县,南
于海。江
自武
东至彭亡聚。昔岑彭与吴仅溯江
人蜀,军次是地,知而恶之。会日暮不移,遂为刺客所害。谓之平模
,亦曰外
。此地有彭冢,言彭祖冢焉。江
又东南径南安县,西有熊耳峡,连山竞险,接岭争
。汉河平中,山崩地震,江
逆
。悬溉有滩,名垒坻,亦曰盐溉、李冰所平也。县治青衣江会,衿带二
矣,即蜀王开明故治也。来
《本蜀论》曰:荆人鄨令死,其尸随
上,荆人求之不得,令至汶山下,复生,起见望帝。望帝者,杜宇也,从天下。女
朱利,自江源
,为宇妻,遂王于蜀,号曰望帝;望帝立以为相。时巫山峡而蜀
不
,帝使令凿巫峡通
,蜀得陆
。望帝自以德不若,遂以国禅,号曰开明。县南有峨盾山,有蒙
,即大渡
也。
发蒙溪,东南
与俄
合。
徼外,径汶江
。吕忱曰:渽
蜀。许慎以为俄
也。
蜀汶江徼外。从
,我声。南至南安,
大渡
。大渡
又东人江,故《山海经》曰蒙
汉
西,
江滠
西。
元朔二年置,王莽之就都亭也。李冰识察脉,穿县盐井,江西有望川原,凿山崖度
,结诸陂池,故盛养生之饶,即南江也。又从冲治桥北折曰长升桥。城北十里曰升仙桥,有送客观,司
相如将人长安,题其门曰:不乘
车驷
,不过汝下也。后人邛蜀,果如志焉。李冰沿
造桥,上应七宿,故世租谓吴汉曰:安军宜在七桥连星间。汉自广都乘胜
成都,与其副刘尚南北相望,夹江为营,浮桥相对。公孙述使谢丰扬军市桥
汉后,袭破汉,坠
落
,缘
尾得
,
。命将夜潜渡江就尚,击丰,斩之于是
之
。江北则左对繁田,文翁又穿湔以溉
繁田千七百顷。湔
又东绝绵洛,径五城界,至广都北岸,南
于江,谓之五城
,斯为北江。江
又东至南安为
玉律,故左思云东越玉津也。
县本人居之。《地理风俗记》曰:夷中最仁,有仁,故字从人。《秦纪》所谓僮之富者也。其邑,
后六年城之。汉武帝
相如之言,使县令南通
,费功无成,唐蒙南
,斩之,乃凿石开阁,以通南中。迄于建宁,二千余里,山
广丈余,
三四丈,其錾凿之迹犹存。王莽更曰治也,山多犹猢,似猴而短足,好游岩树,一腾百步,或三百丈,顺往倒返,乘空若飞。县有蜀王兵兰,其神作大难江中,崖峻阻险,不可芽凿,李冰乃积薪烧之,故其
悬岩,犹有五
焉。赤白照
玄黄,鱼从来,至此而止,言畏崖屿不更上也。《益
耆旧传》曰:张真妻,黄氏女也,名帛。真乘船覆没,求尸不得。帛至没
滩
,仰天而叹,遂自沉渊。积十四日,帛持真手于滩下
。时人为说曰:符有先络,
有张帛者也。江
又与符黑
合,
宁州南广郡南广县。县故犍为之属县也,汉武帝太初元年置,刘禅延熙中分以为郡。导源汾关山,北
,有大涉
注之。
南广县,北
注符黑
,又北径
江,谓之南广
。渚
则未闻也。
又东南过犍为武县,青衣
、沫
从西南来,合而注之。
又东南过县北,若
、淹
合从西来注之。又东,渚
北
注之。
又东过江县南,洛
从三危山,东过广魏洛县南,东南注之。洛
洛县漳山,亦言
梓潼县柏山。《山海经》曰:三危在燉煌南,与岷山相接,山南带黑
。又《山海经》不言洛
所导。《经》曰
三危山,所未详。常璩云:李冰导洛通山
,
发瀑
,径什邡县。汉
帝六年,封雍齿为侯国,王莽更名曰
信也。洛
又南径洛县故城南,广汉郡治也。汉
祖之为汉王也,发
渝之士,北定三秦。六年,乃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