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当驸马都尉,奉朝请。太祖因他是功臣子弟召见了他,沈邵入内去拜谢,便流泪不止,太祖也悲痛之极,恰遇强弩将军缺人,文帝下诏书给录尚书彭城王刘义康说沈邵家门高贵,人才不差,我和林子相交不一般,可以把这个职位补任给他,于是拜他为强弩将军,出外当钟离太守,在郡中做了些好事,淮河两岸人民仰慕他的教化,远近百姓无不归附。这个郡本来没有集市,当时江夏王刘义恭当南兖州刺史,启告太守设立一个集市,义恭又上启太祖说:“盱眙太守刘显真自己请求解释说,沈邵往年任官有成绩,为人民深深敬服,如果再授予他当盱眙太守,是可以当一个好郡太守。”文帝不允许,说:“只有他本人愿回来经过一年,才能再作这种任命,否则必然非常失望。”文帝叫本州征用沈邵的弟弟沈免,沈邵因为堂弟年幼早孤,请求征用沈正,文帝赞许了此事。沈邵在任六年,进京当衡阳王刘义季中军中兵参军。始兴王刘浚刚设立后军府,沈邵又当中兵参军。刘义季镇守江陵,安西府的中兵参军一直没人,便上书文帝请求任命一个,文帝回答说:“令人满意的人才难找,沈邵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,既然是心腹之人,作过钟离郡太守,但在后军府中,房屋整理得很好!”也许想派他去,这事最后没有实现,而沈邵却进京当了通直郎。当时文帝经常出外巡游,回来或许是夜晚,沈邵上表劝谏,文帝便出来得少了。沈邵前后秘密陈述治国道理,文帝都采纳了,对他非常宠爱,早晚都让他侍候在身边,每次文帝出游,文帝或者叫他跟自己同坐一车。当时文帝到南城郊区祭天,特别地下诏书叫沈邵兼任侍中背负传国玺,代替实际的侍中陪着乘坐。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出镇豫章,申谟当中兵参军,掌管防管义康的重任。庐陵王刘邵当江州刺史,文帝以沈邵当南中郎府录事参军,代管府州事务,沈邵还未上任,恰遇申谟亲人去世,沈邵便代申谟当大将军中兵参军,另加号宁朔将军。沈邵到南方,文帝便把义康之事委任给他,不再选人代替,同时兼任录事和城防长官。后来刘义康被废为庶人,沈邵被改任庐陵王刘邵南中郎参军,将军还照旧。义康被转移到安成,沈邵再以本职兼任安成国相。他在郡中宽厚仁爱,被南方人民所爱戴。郡中百姓王孚学业纯粹,志气不俗,被州人称道,沈邵上任不久,王孚便去世了,沈邵赠给他孝廉的荣誉,并公布教令说:“前文学生王孚行为高洁,性格淳备舍弃奢华,谦退不贪,一心向着学问,越老越虔诚,正要授予他更大的官职,不幸突然去世可以赏他孝廉名号,用特别的大牲口祭祀他的英灵,缅怀古代的延陵季子,以实现他的本来的愿望。”沈邵慰劳孤儿鳏寡老人,劝导人民在农业桑业上勤奋劳作,前前后后多次受到文帝的赏赐,沈邵病倒后,朝廷使者前后相继来探望他,文帝又派太医给他下药,珍奇异味,金银布帛,不断地送给他,元嘉二十六年(449)沈邵去世,时年四十三岁,文帝非常悲痛。
沈邵的儿子沈侃继承他的爵位,沈侃官至山阳王刘休。。的骠骑中兵参军,南沛郡太守,沈侃去世,他的儿子沈整继承他的爵位,齐国建立,沈整的爵位被取消。
沈璞字道真,是沈林子的小儿子,儿童时候,他便神气闲雅从容,与众不同,太祖问沈林子:“听说你的小儿子气质不凡,我很想见一见。”沈林子叫沈璞进见,太祖很称赞沈璞的应答,对林子说:“这孩子不一般!”沈璞十岁左右,智意风度便有一种大器的味道,他手不释传,会写文章,记忆力特别的好,对日常种种事务尤其精,凡经过他看一遍或者听一遍的,别人甭想能骗他。管理家务非常好,亲戚们都信赖他。长大之后,吴兴太守王韶之两次请他做官,他都没有应命。张邵当郡太守,又叫他当主簿,又被用为南平王的左常待。太祖召见他对他说:“我当年很年轻便出外镇守,你们的先人因为亲近皇室而辅佐过我,今日授予你这职务,这官不算低,王室的事都给你负责,不要因为南平王的官职不是清显官职而心中不快乐。”
元嘉十七年(440),始兴王刘浚当扬州刺史,很得文帝宠爱,文帝用沈璞当刘浚的主簿。当时顺阳的范晔正当刘浚的长史,代管州中事务。范晔性格颇为疏狂,文帝召见沈璞说:“京城一带的政务,是不容易管理的,刘浚以少年在任,天下人都看着你,赏罚的好坏,特别应该谨慎,范晔性格粗疏,必然有很多意见,我把你看成心腹,应该小心在意,范晔虽然管事,其实是委任给你。”沈璞因为被如此信任。于是日夜努力,一点儿也不松懈,心中想到什么,便暗中上告,每到实行,必然从中得到指示才敢执行。范晔以为皇上留心扬州政务,所以也很恭谨小心。沈璞在职八年,扬州几乎达到士治的局面,人民没有怨言,沈璞是有贡献的。二十二年(445),范晔因罪被杀,当时刘浚虽然说亲自搅权,实际州中事务全部委托给沈璞,太祖一次平静地对始兴王刘浚说:“璞在职任上没有丝毫错误,在家中有孝顺友爱的名声,学问优异,才能特别,文章华美,却又深沉安静,不求闻达,很好,你只管把大事委托给他,更应经常和他交谈。”刘浚既多加赏赐和照顾,又认真地执行文帝的意思,沈璞一次曾作《旧宫赋》,好久没有写成,刘浚写信给沈璞说:“你常常写得很快,《旧宫赋》为什么这么慢吧?我想大概快要完成了吧。”沈璞按问作答,文辞优雅。刘浚又写信说:“你整天深思,前些时候随便问一问,回信写得文采斐然,甚至于写满了纸张。当年曹植曾说过,他作文下笔成章。我一直以为是放肆才子的华丽文辞,夸大他的本领,以今天的情况看,才知是真有那么一回事。我仔细地看你的文章,而是不断地看,我远则惭愧不如楚元王,门下没有申公白公那样的宾客,近则惭愧不如梁孝王,门庭中没有枚乘、司马相如那样的文士,我又是高兴又是惭愧,印象非常深刻,姑且写几笔,代替我们见面。”刘浚又和主簿顾迈、孔道存写信说:“沈璞深思超过一年,你们研究几十天,其华美的文辞,确实和古人一样,先前随便问他,而他用长篇文章回答,辞采艳丽飘逸,使我非常快慰。一方面我特别高兴有这样的助手。另一方面惭愧我没有道德相当,这里再写几个字,把我的心情告诉沈璞,随便写几句,使你们都知道我的这个心意。”刘浚越来越大,沈璞坚决请求辞退本身职务,文帝虽然同意了,但是不是很愉快,便让沈璞当刘浚的始兴国的大农令,不久又用他当秣陵令。
当时天下富裕,四方商人汇集京城一带,京城边的两县被认为特别不好治理,沈璞清明严肃,以身作则,平心待人。奸诈的官吏因此缩手,狡猾的百姓知道害怕。其中的市井无赖乡间恶少,赌棍酒鬼,或者争夺财物,胡乱诬陷诽谤他人,前后不能判明的案件,沈璞都了解其中的姓名,和巧诈的来龙去脉,探明是非寻找证据,或者追究甲犯来查询乙犯,或者验证东边的事情,西边的事情自然明白,贫民无不心服口服,认为他好比神仙一样高明。沈璞因为有病离职,太祖多次好意慰劳,赏赐他很多东西。刘浚出外当南徐州刺史,文帝对沈璞说:“刘浚出京镇守,你应该睡在床上辅佐他治理州事。”又给刘浚写诏书说:“沈璞是多年的主簿,又当过国家卿监的官职,虽然未曾当中军参军或部属佐吏,今天是不是让他正式当参军呢?如果这样,正应让他当其他的官职,兼任原职,不然便应该当辅助或正式中兵参军,只怕这种选拔方法不正常。”于是沈璞当第一辅佐官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