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拿就是。”胡雪岩说。
德馨点点头说:“电报上应该这么说:雪岩虽在难中,对言路诸公及本省京官卒岁之年,仍极关怀,现由某某人出面自汇丰汇银六万两至京,请他从汪敬贤处取来上年送炭敬、节敬名单,酌是加送,并为雪岩致意,只要对这一次阜康风潮,视若无事,不闻不问,则加以时日,难关定可安度。即此便是成全雪岩了。至于对雪岩有成见、或者素不好哗众取宠者,尤望加意安抚。”
这段话,意思非常明白,措词也还妥当,古应春几乎一字不更地照录,然后又将全稿细细修正,再用毛笔誊出清稿,请德馨与胡雪岩过目。
“很好!”德馨将稿子交给胡雪岩:“请你再细看一遍。”
“不必看了。拜托,拜托。”胡雪岩拱拱手说。
于是等德馨收起电报稿,古应春道声“失陪”悄悄退下来以后,宾主复又开始密谈。
“雪岩,咱们的交情,跟弟兄没有什么分别,所以我说话没有什么忌讳,否则反倒容易误事。你说是不是?”
一听这段话,胡雪岩心里就有数了,他是早就抱定了宗旨的,不论怎么样,要出以光明磊落。
生意失败,还可以重新来过,做人失败不但再无复起的机会,而且几十年的声名,付之东流,还是他宁死不愿见的事。
于是,他略想一想,慨然答说:“晓翁,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,你今天晚上肯这样来,就是同我共患难。尤其是你刚才同我说的一番话,不枉我们相交一场。晓翁,我完全是自作孽,开头把事情看轻了,偏偏又夹了小女的喜事,把顶宝贵的几天光阴耽误了。从现在起,我不能再走错一步。其实,恐怕也都嫌晚了,尽人事听天命而已。趁现在我不能作主的时候,晓翁,你有话尽管说,我一定遵办。”
德馨巴不得他有这句话,当好说道:“雪岩,咱们往好处想,可是不能不作最坏的打算。我有张单子在这里,你斟酌,只要你说一句‘不要紧,,这张单子上的人,都归我替你去挺。”
这张单子三寸高,六、七寸宽,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地写满了,胡雪岩一拿到手,先就烦了,欲待细看,却又以老花眼镜不在手边,将那张单子拉远移近,总是看不清楚,头都有些发晕了。这一阵的胡雪岩,食不甘味,寝不安枕,只以虚火上炎,看来依旧红光满面,其实是硬撑着的一个空架子,此时又急又气,突然双眼发黑,往后一倒,幸亏舶来的安乐椅,底座结实,文风不动,但旁边茶几上的一碗茶,却上他带翻了,细瓷茶碗落地,碎成好几片,声音虽下大,但已足以使得在隔室的螺蛳太太吃惊了。
“阿呀呀!”她一奔进来便情不自禁地大嚷,而且将杭州的土话都挤出来了“甲格地,甲格地?”
这是有音无字的一句乡谈,犹之乎北方人口中的惊诧:“怎么啦?”她一面说,一面上前来掐胡雪岩的“人中”
鼻底唇上这道沟名谓“人中”据说一个人昏厥需要急救时,掐人中是最有效的办法。不过胡雪岩只是虚弱,并未昏厥,人虽倒在安乐椅上,仿佛呼吸都停了似的,其实心里清楚得很。此刻让螺蛳太太养了多年的长指甲死命一掐,疼得眼泪直流,象“炸尸”似地蹦了起来,将德馨吓了一大跳。吓过以后,倒是欣喜“好了!好了!”他说“大概是心境的缘故。”
螺蜘太太已领悟到其中的原因“也不光是心境不好,睡不熟、吃不好,人太虚了。”接着便喊:“阿云,阿云!”
将阿云唤了进来,是吩咐“开点心”燕窝粥加鸽蛋,但另有一碗参汤,原是早就为胡雪岩预备着的,只以有贵客在,她觉得主人不便独享,所以没有拿出来,这时候说不得了,只好做个虚伪人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