驾起祥云,带着玉簪得意洋洋地赶赴西天瑶池,去寻牡丹仙子归还定山神针。
王母娘娘非是等闲之辈,牡丹仙子偷换玉簪她心知肚明。她想,吕洞宾借玉簪为民除害乃是好事,牡丹仙子早有思凡之心,我不如假借治她私借玉簪之罪,让她下凡去经受人间之苦,如此她才能心安理得地留在瑶池。于是王母先是假装不知道牡丹仙子偷换了玉簪,专等吕洞宾除了穿山甲来还玉簪时再做计较。
吕洞宾来到瑶池,王母正和牡丹仙子在一起说话,吕洞宾示意牡丹仙子大功告成,要她寻机会出来。牡丹仙子见吕洞宾回来,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。
牡丹仙子正要找借口出去,王母却对牡丹仙子说道:“吕洞宾这个混子到这儿来做甚?你把他叫来,我有话问他。”牡丹仙子走到外面,吕洞宾忙把玉簪还给她,然后跟着牡丹仙子来到王母面前。
吕洞宾忙向王母施礼,王母冷笑一声说道:“你这混子,胆大妄为,竟敢来勾引牡丹仙子!”吕洞宾闻听忙道:“娘娘明鉴,小仙不敢。”王母说道:“还敢嘴硬,你刚才给她的可是定情之物?”牡丹仙子闻听大惊失色,忙向王母跪拜说道:“娘娘明鉴,那不是定情之物。”王母厉声问道:“不是定情之物,那是什么?”牡丹仙子不知如何作答,支支吾吾地说道:“这…。”
吕洞宾不慌不忙地说道:“娘娘误会了。我在民间寻到一支玉簪,看着好看便随便送与牡丹仙子了。”王母说道:“是吗?拿来我看看。”牡丹仙子无奈,站起来拿出玉簪战战兢兢地双手递与王母,王母接过来看罢说道:“这支玉簪怎和我的一模一样?”说着便把头上的玉簪也取了下来,而后将其摔落在地,厉声说道:“大胆牡丹,胆敢偷换我的玉簪!”
牡丹仙子忙跪地求饶:“娘娘恕罪,实乃事出有因。”吕洞宾也跪地说道:“娘娘息怒,小仙借娘娘玉簪乃是为民除害。下界桐柏山出了一个穿山甲为非作歹,危害山林,祸害百姓。小仙欲将其除掉,以保护山林,造福百姓。怎奈那穿山甲炼就了穿山隐遁之术,非娘娘玉簪治服不了它。娘娘圣明,请娘娘明察。”
王母闻听便把语气缓和了下来,看了看牡丹仙子说道:“既如此,何不明说,却要干这种偷偷摸摸的勾当?”吕洞宾道:“小仙怕娘娘舍不得。”王母说道:“我就那么小气么?”吕洞宾道:“是小仙多想了。”王母又说道:“你为民除害,我不怪你。但牡丹仙子在我身边多年,竟敢如此漠视我的尊严,必须严加惩治。”吕洞宾道:“看在她也是为了助小仙铲除妖怪的份上,娘娘就饶恕她吧。”王母说道:“即使如此,也不可不加惩处。看在你的份上,我将她从轻发落。从今日起,把她赶出西天,降为凡俗。”吕洞宾和牡丹仙子一起叩谢道:“谢娘娘隆恩。”
王母对外大声说道:“来啊,把牡丹扔下西天,让她投胎去吧。”两个天神应声进殿,不由分说将牡丹抬了出去,就势往下一扔。就听牡丹高呼一声“娘娘!”便沉落下去,立时不见了踪影。
吕洞宾见状不觉心生凄惨,他原想除了穿山甲以后,再找机会和王母娘娘说情,准牡丹仙子下凡,让她投胎到一个好人家,使牡丹仙子享受三世两世的荣华富贵,然后再度她升仙,举升到王母娘娘身边。不料私借玉簪之事被王母娘娘察觉,牡丹仙子被贬下凡,必将饱受人间之苦。吕洞宾暗暗说道:“牡丹仙子,对不住了。”
且说牡丹仙子被贬到人间之后,投胎到了岳阳的一户白姓人家,生做一个女儿身,名唤牡丹。
这白家有一个破烂不堪的小院,两口子曾经生养过几个孩子,但都早早夭折,眼见要四十多岁了无儿无女,突然又生得一个白白胖胖的小丫头,长得又结实,两口子自然是喜出望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