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会盟。正由诸侯不新与之盟,故止得言如会矣。云又下方殊及之者,即下云“及诸侯之大夫,及陈袁侨盟”是也。言下方殊文,道及陈袁侨盟,是以此处未劳道会盟。
戊寅,叔孙豹及诸侯之大夫,及陈袁侨盟。曷为殊及陈袁侨?(据俱诸侯之大夫也。言之大夫者,辟诸侯与大夫皆盟。)为其与袁侨盟也。(陈、郑,楚之与国,陈侯有慕中国之心,有疾,使大夫会,诸侯欲附疏,不复备责,遂与之盟,共结和亲,故殊之,起主为与袁侨盟也。复出陈者,喜得臣国也。不重出地,有诸侯在,臣系君,故因上地。○为其,于伪反,注同。不复,扶又反,下同。重,直用反。)
[疏]注“陈郑”至“国也”○解云:即宣十一年“夏,楚子、陈侯、郑伯盟于辰陵”是也。知有慕中国之心者,正谓使大夫如会是也。且僖八年“郑伯乞盟”之下,注云“时郑伯欲与楚,不肯自来盟,处其国,遣使挹取其血,而请与之约柬,无汲汲慕中国之心,故抑之,使若叩头乞盟者也。不录使者,方抑郑伯,使若自来也”然则郑伯无慕中国之心,抑言乞盟,又不录其使,则今不言乞盟,又录其使,则有慕中国之心明矣。又知有疾者,非直以其不自来,又见下四年三月“陈侯午卒”矣。云复出陈者,喜得陈国也者,欲决成二年“及国佐盟于袁娄”之经。彼不重言齐,今重言陈者,喜得陈国故也。孔子曰:“书之重,辞之复,呜呼!不可不察,其中必有美者焉。”是以僖四年传云“曷为再言盟?喜服楚也”故此注云“复出陈者,喜得陈也”《春秋》意必如此者,正以楚人强盛,诸夏微弱,陈侯背楚,故喜得之。所以夺夷狄之势,益诸夏之荣也。○注“不重出地”○解云:正决襄二十七年“夏,叔孙豹会晋赵武、楚屈建”以下“于宋”“秋,七月,辛巳,豹及诸侯之大夫盟于宋”彼所以再出地者,正以上无君故也。今诸侯在,臣系于君,故因上地矣。下十六年春“公会晋侯”以下“于溴梁。戊寅,大夫盟”之下,不重出地者,亦以为诸侯在,臣系于君,得因上地,故彼注云“不重出地者,与三年鸡泽大夫盟同义”是也。
秋,公至自会。
冬,晋荀扑师伐许。
四年,春,王三月,已酉,陈侯午卒。
夏,叔孙豹如晋。
秋,七月,戊子,夫人弋氏薨。(○弋氏,以职反,莒女也,《左氏》作“姒氏”)
[疏]“四年”至“夫人弋氏薨”○解云:《左氏》经作“姒氏”字声势与此同。
葬陈成公。
八月,辛亥,葬我小君定弋。定弋者?襄公之母也。(定弋,莒女也。襄公者,成公之妾子。○定弋,《左氏》作“定姒”)○“定弋者何”○解云:欲言君母,谥不言成;欲言是妾,卒葬并见,故执不知问。
[疏]注“定弋”至“妾子”○解云:正以曾阝世子巫者,莒之外孙,下五年传意以为与襄公为舅出,故知弋氏为莒女也。
冬,公如晋。
陈人围顿。
五年,春公至自晋。
夏,郑伯使公子发来聘。
叔孙豹、曾阝世子巫如晋。外相如不书,此何以书?(据晋菘擞胱孙许同时而聘于齐,不书。○巫,丘扶反。)
[疏]注“据晋”至“不书”○解云:成二年传云云者是也。然则臧孙许不书者,自是耻之故也。而菘似钙氩皇橹者,是外相如例不书故也。是以据之。若然,桓五年“夏,齐侯、郑伯如纪”传云“外相如不书,此何以书”何氏云“据蔡侯东国卒于楚不言如也”何氏彼据蔡侯,此据菘苏撸欲逐其相类故也,何者?彼齐侯、郑伯是君,且事不于鲁,故据蔡侯卒于楚不言如矣。此曾阝世子巫事非亲,且叔孙豹率之,故据晋大夫与臧孙许俱行者,所引譬连类,得其象也。且其齐、郑如纪,州公如曹,皆得书者,彼文悉有成解。
为叔孙豹率而与之俱也。(以不殊曾阝世子,俱言如也。○为,于伪反。)
[疏]注“以不”至“如也”○解云:正以不言及曾阝世子,与叔孙共作一文,故知叔孙率之矣。
叔孙豹则曷为率而与之俱?(据非内大夫。)盖舅出也。(巫者,曾阝前夫人、襄公母姊妹之子也,俱莒外孙,故曰舅出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