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而得人意者,未之有也。)是故诚者,天之也。思诚者,人之
也。至诚而不动者,未之有也。不诚,未有能动者也。”(授人诚善之
者,天也,故曰天
。思行其诚以奉天者,人
也。至诚则动金石,不诚则鸟兽不可亲狎,故曰不诚未有能动者也。)
孟曰:“伯夷辟纣,居北海之滨,闻文王作兴,曰:‘盍归乎来!吾闻西伯善养老者。’(伯夷让国,遭纣之世,辟之,隐遁北海之滨,闻文王起兴王
“盍归乎来”归周也。)太公辟纣,居东海之滨,闻文王作兴,曰:‘盍归乎来!吾闻西伯善养老者。’(太公,吕望也,亦辟纣世,隐居东海,曰闻西伯养老。二人皆老矣,往归文王也。)二老者,天下之大老也,而归之,是天下之父归之也。天下之父归之,其
焉往?(此二老犹天下之父也,其馀皆天下之
耳。
当随父,二父往矣,
将安如?言皆归往也。)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,七年之内,必为政于天下矣。”(今之诸侯,如有能行文王之政者,七年之间,必足以为政矣。天以七纪,故云七年。文王时难故久,衰周时易故速也。上章言大国五年者,大国地广人众,易以行善,故五年足以治也。)
[疏]“孟曰”至“必为政于天下矣”○正义曰:此章指言养老尊贤,国之上务,文王勤之,二老远至。父来
从,天之顺
。七年为政,以勉诸侯,
使庶几行善也。“孟
曰:伯夷辟纣”至“养老者”孟
言伯夷辟纣之世,乃辟纣而逃遁,居于北海之畔,后闻文王作兴而起王
,乃曰:盍归乎来,归周也,我闻之西伯善养其耆老者也。“太公辟纣”至“养老者”孟
又言太公辟纣之
,而辟居于东海之畔,后闻文王兴起,乃曰:盍归乎来,归周也,我闻西伯善养其耆老者也。“二老者,天下之大老也”至“其
焉往”者,言伯夷、太公二老,乃天下之太老也,犹父也,而皆归之,是天下之父归之。天下之父既归之,其为天下之
又焉往,是必皆归之也。○注“伯夷让国”至“归周也”○正义曰:案太史公云:其传曰伯夷、叔齐、孤竹君之二
也。父
立叔齐,及父卒,叔齐让伯夷。伯夷曰:父命也。遂逃去。叔齐亦不肯立,而逃之。国人立其中
。于是伯夷、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,盍往归焉。后因叩
谏武王。武平殷
,二人耻
周粟,隐于首
山,且饿死焉。孔
云“伯夷叔齐,饿于首
山之下”是也。又云:太公望,东海之上人也,或云
士,隐海滨。周西伯?a "zggdwx/liaozhai/34。html">新郎校吕尚亦曰:吾闻西伯贤,又善养老,盍往焉。○注云“天以七纪,故云七年”。○正义曰#縜 "zggdwx/shangshu。html">《书》云五纪,曰岁、月、日、星,辰、历数,今云七纪者,案鲁昭公十年《左传》云:“天以七纪。”杜注云:二十八宿,四七。是其旨也。
[疏]“孟曰”至“未有能动者也”正义曰:此章指言事上得君,乃可临民;信友悦亲,本在于
:是以曾
三省,大雅矜矜,以诚为贵也。“孟
曰:居下位而不获于上,民不可得而治也”者,孟
言居下位而为君上之臣者,而不见获于上,则民故不可得而治之也。以其上之所以得民者,乃治也。“获于上有
”至“不诚其
”者,言获于上者有其
,如不信于友,则弗获于上矣,以其君之所以愿乎臣者,忠也,如臣弗信于友,则其忠不足称矣,此所以弗获于上矣。信于友有其
,如事其亲而弗悦其亲,则亦弗信于友矣,以其友之所以资于己者仁也,如事亲弗悦,则其仁不足称矣,此所以弗信于友矣。悦亲有其
,如反己而不诚,则弗悦于亲矣,以其亲之所望于己者孝也,如反
不诚,则其孝不足称矣,此所以不悦于亲。诚
有其
,如不能明乎善,则不诚其
矣,以其所谓诚者,亦明乎在我之善而已,如不明其善,则在我之善有所未明,又安知所谓诚?故不明乎善,则不诚其
矣。由此推之,则信于友,是获于上之
也,悦亲是信于友之
也,诚
是悦亲之
也,而明乎善者是又诚
之
也。“是故诚者,天
也。思诚者,人
也。至诚而不动者,未之有也。不诚,未有能动者也”者,孟
言此故诚者是天授人诚善之
者也,是为天之
也;思行其诚以奉天,是为人之
也。然而至诚而有不
动者,必无也,故曰未之有也。不至诚而能
动之者,亦必无也。故曰未有能动者也。○注“曾
三省,大雅矜矜”○正义曰:《论语》云:“曾
曰:吾日三省吾
,为人谋而不忠乎,与朋友
而不信乎,传不习乎?”是曾
三省之事也。大雅矜矜,此盖荀卿之言然。
孟曰:“求也为季氏宰,无能改于其德,而赋粟倍他日。孔
曰:‘求非我徒也,小
鸣鼓而攻之可也。’(求,孔
弟
冉求。季氏,鲁卿季康
。宰,家臣。小
,弟
也。孔
以冉求不能改季氏使从善,为之多敛赋粟,故
使弟
鸣鼓以声其罪,而攻伐责让之。曰“求非我徒”疾之也。)由此观之,君不行仁政而富之,皆弃于孔
者也,况于为之
战?争地以战,杀人盈野;争城以战,杀人盈城:此所谓率土地而
人
,罪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