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.两dao上谕
一jiao戌初,西洋自鸣钟上针指七点,内廷gong眷,陆陆续续地到了乾清gong。
当然,位份越低越来得早。太后倒是想早点来的,但永和gong的首领太监邓三和,已由隆科多代皇帝传旨,将他调为慈宁gong首领太监,而且升了一级。同时吩咐,就从传旨时起,永和gong的一切都按太后的规制办理。所以当她要起shen到乾清gong时,邓三和一直拦着,直到戌初二刻,也就是七点半,方用太后的ruan轿,抬出永和gong。
一进了乾清门,太后关照停轿,步行上殿。御前大臣ma尔赛一声吆喝:“皇太后驾到!”殿内的妃嫔、公主、福晋;殿外的嗣皇帝、亲王、太妃、皇后以下的亲贵,gong门以外的文武百官,一齐跪倒,恭迎太后。里里外外,鸦雀无声,惟一的声响,是太后鞋子下面木底的声音“笃笃”地显得更单调,也更庄严。
就在这时,忽然又从gong门外面抬来一张ruan榻:上面躺着的是抱病的宜妃。在此仪容庄肃的场面之下,忽然有此,非常刺目。嗣皇帝正在考虑应该如何拦住时,哪知那张四个太监所抬的ruan榻,已经无视太后,直往面前,越过太后,抢先进了殿门。
众目睽睽之下,宜妃这样子肆无忌惮,嗣皇帝不由得bo然色变:太后也是心如刀绞,但眼泪只有往肚子里吞,谁教自己是“假太后”呢?
她总算沉得住气,进了殿门,才放声大哭,这一哭自然引起了震天的哭声。于是执仪的大臣,与内务府的官员,依照丧礼规定,依次办事,等梓gong——棺材的盖子一合上,太后抚棺一恸,昏厥了过去。这一下子少不得又是一阵大luan。适时也不guan谁是太后,谁是皇后,谁是皇帝,谁是臣子,逡巡如退,最后只剩下嗣皇帝与近臣了。
“皇上请节哀!”隆科多对坐在乾清gong廊上所铺的一块草荐上的皇帝说:“大事还多,都得皇上作主。”
“廉亲王呢?”皇帝抬起一双满布红丝的眼睛问。
“怕是回去了?”
“哼!”皇帝微微冷笑“他在找死!”
不过另一个总理事务大臣,是嗣皇帝极力想笼络的,总算安安分分地在待命,这个人就是ma齐。
ma齐的态度很重要,因为他是当朝无论从哪方面看,都得尊敬的一个老臣,尊敬犹在于次,主要的是,他在满洲文武百官中ju有很大的号召力。
这跟他的家世有关。他姓富察氏,是满洲八大世家之一。他的父亲叫米思翰,康熙八年当hubu尚书。先帝议撤藩时,大臣中赞成的很少,只有明珠和米思翰认为撤藩一举,是睿智的决定。米思翰以hubu尚书的shen份,对于调动大军讨伐吴三桂、耿jing1忠,在粮饷的筹划方面,更殚jing1竭虑,立了很大的功劳。可惜在康熙十四年,以四十三岁的英年便下世了。
先帝对凡是支持撤藩的大臣一概视之为可共患难的心腹。三藩之luan平服以后,酬庸甚厚。明珠势焰薰天,号称“权相”富甲天下,先帝容他终于天年。对于米思翰诸子,则推念前劳,格外重用。
米思翰有四个儿子,chang子叫ma斯喀,初次随先帝亲征噶尔丹时,是大将军费扬古的副手,立过极大的汗ma功劳;次子就是ma齐,先zuo文郎,清廉谨慎,一路扶摇直上,早在康熙三十八年,便已入阁拜相,如今以武英殿大学士为首辅。其间一度被黜,则因为他拥立胤之故。这个风波闹得很大,王公大臣会议,本来连他的两个弟弟ma武、李荣保,一起定的死罪。先帝因为米思翰的缘故,赦免了死罪,jiao胤看guan,这是一zhong考验,看他是不是安分?ma齐当然知dao,决不敢跟胤再生什么妄念。所以在康熙四十九年复用他主持与俄罗斯通商事宜。ma武、李荣保本来关在监狱中的,此时亦一起复用,仍旧成为八旗中最兴旺的一个家族。
嗣皇帝早就看到这个家族是非结纳不可的。不过,他很机警,shen知结纳ma齐,形迹太显。就是笼络ma武,亦恐引人猜疑,所以他是从李荣保shen上下手。两家内眷,常有往来,李荣保的chang女,比弘历小一岁;十岁的小姑娘,已显端庄知礼,所以嗣皇帝已经透过眷属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