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外小说网

字:
关灯 护眼
番外小说网 >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> 第七章法国大革命俄国的十月革命和(2/10)

第七章法国大革命俄国的十月革命和(2/10)

从法国革命之前后看来,这当中产生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,涉及政治、经济、法律、外、文化及宗教信仰。因其范围大、时间短,当中无法避免暴力。革命初期希望凡事妥协,有意效法英国之光荣革命(详第四章),后期则凡事不妥协。如果国王暧昧不明,其存在足为国事之累,则将国王送上断台。如果外国有涉之意图,则索由法国作主,向奥地利、英国和西班牙宣战,并转守为攻地兵比利时、荷兰、瑞士、意大利和德国。如果封建余存的因素纠缠不清,则将政权特权一律无代价的废止,直接实行耕者有其田。如果僧侣不肯宣誓,以致法国的天主教会分裂,则索不承认耶稣基督,而另崇拜一个自然神论之“最存有”(SupremeBeing)。如果反革命的人可能滋事,不守经济法规的人可能影响社会秩序,即宣布“嫌疑犯法案”(LawofSuspects),一连拘禁30万人,很多不经审判而送上断台。写到这里,本书也要仿效西方的历史家附带声明,叙述这些事之因果,并不是赞扬提倡。只是这一串事迹之逻辑与因果,非常明显。法兰西要给自己创造一段新生命。

时至今日,这些事迹还找不到确切的解释。即如黎的暴动与妇女的示威,显然有人策划主持。他们是谁?当初目的何在?虽说历史家各有猜测,最可能从中获利的乃是奥尔良公爵(ducdeOrleans),当今国王的远房叔父,他自己想立宪君主,也可能是赛亚司和米哈波预闻其事,甚至有人怀疑,在国独立战争时成名,今被公推为国民军司令的拉法叶(LaFayette)。还有几个办报纸的主笔,也被指责唆使主动,却没有人提可靠的证据。总之从人方面的观察,很难写此中确定的历史。

路易在华内被截获,送回黎之后,国民大会企图避免内战,仍让他担任消极的国王,声称他被绑票,决计划逃亡的人了事。但是法国层社会人士纷纷避难他,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。1789年情势不稳时,两个月之内政府批发了20万件护照,虽说有些持有者只在国内旅行,但多数亡国外。这情形迄未停止。1792年正规军内2/3的军官都已离职。因为这些领导人之离散,社会更不安定。亡者(emigres)集中于比利时、意大利各,但是以在德国莱茵河上的科布次(Koblenz)的一个集团最带威胁质,他们也和不受命的僧侣联系,有引导德奥的王室侵法国,推翻革命的趋势。在这情形之下,路易的奥国王后成为他在中外观间的一负担。旁的问题不说,单是在宗教和亡者两关系之下,路易十六想消极的国王也不可得。

国民大会决议接收寺院的地产,废除什一捐,将各封建义务解除,人的义务亦无条件废止,土地的义务则以代价赎取。又通过了“人权及公民权利宣言”其第一款即宣扬“凡人自生及至今统享有自由及平等的权力,仅在共同的功利之条件下产生社会上的差别”此外又列举这些权利为“自由、财产权及抵抗压迫的权利”公民一在法律之前平等。新法律尚待公布,新宪法则将公民分为“现役公民”及“非现役公民”二,前者有最低限度的赋税,享有选举权。1791年召开的立法会议,即依这样的程序产生,其组织为一院制,所以没有贵族平民的区别,僧侣更不在话下。国王对立法会议通过的法案保持有限度的否决权(立法会议两年一届,国王对同一法案可以在两届否决,所以否决有效期间共为4年)。应付当前的财政问题,则决议发行一纸币,称为“付券”(assignats),以没收寺院之地产作担保。

废除封建特权,并非在国民大会里经过详细审查与考虑而通过,而是少数预谋的人决定在傍晚5时开会(1789年8月4日),会议延长到清晨两而获得表决,其辩论的程序也预有布置。像这样一重要的改革,务须有关的人大分承认这是众望所归,积极行,才能希望克服技术上的困难。可是事实上立法时,就希望其行动有如“术”所以宣传的成分多,实际的功效少。这时候,法国残余的封建因素并非整的可以耳闻目见,而是在农村中渗经济生活之中,如“声望”即附带着特权;在很多情形之下,人义务与土地义务不可区分;不少封建特权于霸占,又有一些于契约。即让农民付20年及25年的代价赎清,技术上也困难重重,况且有些土地又经受领人佃让与人,更不知何人可以占得便宜,领主则借除非收有赎金,特权仍保持如旧,并且东西南北,各地情形不一。所以国民大会一纸法案,只产生了千般万样的纠纷。有些农民争取法案给他们的利益,一直纠缠到1793年,其情节即是一地的内战”

1792年黎群众的蠢动,不是由于年岁的收成不好,而是因法币贬值,一般农民宁可背粜,不愿接受不值钱的付券。但是我们也可以看,法国自1789年以来的基本问题并没有解决,即如类似纸面上的法案也和“人权及公民权利宣言”一样,只能算是一计划和一企图,不可能立即实现理想。这未曾受定的局面,一遇局危机,就会江河日下而不可收拾。

为简便起见,大革命可以分作两个阶段叙述:前期自1789年5月三级会议开幕到1792年8月,历时3年多,其目的在制定君主立宪。1792年8月,路易失去所有职权,革命由温和走向极端,终至恐怖时期(reignofterror,简称恐怖Terror),后因“月反动”(ThermidorianReaction)才得结束,时为1794年7月,后期也历时近两年。此后迄拿破仑于1799年11月兵变夺取政权为止,其间5年多,只算是收束整顿的时期。

当三级会议在1789年召集的时候,各级与地方的单位,依前例条列他们向国王请愿的要求,称为。ahi6y,我们不妨径呼之为“陈情表”当中第二级的要求,有一段要国王固定贵族的地位。各人的勋级要仔细勘明,让他们如僧侣一般自成一财团与系统,今后朝廷不得再以卖官鬻爵的办法混淆名位,国王的近臣务必由贵族中遴选,他们的弟则由王室负责教育。今日我们看来不免惊讶,此类要求可谓不识时务。大革命志在清算贵族,以后步伐一经展开,尚有不少贵族未经审问,即送上断台。那么当初何以如此跋扈嚣张,在应当要求谅解的时候不虚心求愿,反而大大擂,要求增他们的特权?

可以简要地说,1789年法国所遇到的困难,乃是环境需要立即采取一个用数目字理的方式,首先则低层机构中各经济因素要能公平而自由地换。而此时法国却分为无数大小圆圈,错综重叠。各人文因素也彼此牵制。经济改革牵涉到政治制;僧侣的组织也涉及群众的安全。表面看来一个简单的要求,实际有等于一只动之脱胎换骨。而这动在改造期间又仍要穿衣吃饭,以致更难。

没收寺院地产、废除什一捐好像轻而易举,可是后来牵涉更广。各主教方丈既失去了他们手下的收,国会就决定对他们发薪,所以全宗教人员成了政府雇员。又因为此时整理全国的行政区域(参照上节法国行省有中央及边区的分别),全国领土各境内山河划为大致面积相等之行政区(depart-ments),于是旧的主教区裁撤,新的主教区与行政区重叠。在政教合一的方针之下,国民会议于1791年通过“宗教人员民事组织法案”(CivilConstitutionoftheClergy),规定主教由选民推举,不再由教皇认可,并且所有僧侣要宣誓尽忠于国家。一位现代作家认为这一举“中断了全国的团结,内战于是开始”

这样展开革命的程序。路易十六看到局势已无法掌握,就指令第一级和第二级的代表一参与。他的让步并非于开明主见,而是于内外的威胁,而黎既到粮恐慌,又不知国王意向所在。他集中军队于黎内外以防止暴民蠢动,保护国民大会的安全。但是所谓暴民既经组织,实际已是革命的群众力量,和国民大会里一分代表之护符。

陈情表,也是合法程序。三级会议原来是国王与臣民的一段对话。国王固然要各级代表协同决策税,后者趁此机会将下情上达。既有权力则有义务,既有义务则有权力,以上都符合于封建制。只是会议既分三级,召集会议即已伏下了一个阶级斗争之影。

举动也可以引用非人关系的情形解释:

所以从各非人的因素看来,法国已经无法和平磋商,公平改组。只有将一切投一个大熔炉之内,听候历史之安排,只是这情形当时没有人看穿。

各级代表由各地方单位选,其程序不同,一般都经过初选与复选三四次。所以各代表只能算是被各地方单位授权参加,而不是以个人的见解,参加国事的磋商。经过如此的安排,各地方单位的选举人也觉得他们已成为一民意上的机构,除非他们阶层里和地方上的陈情表获得答复,他们责无旁贷。于是以黎为首,此地既为国都,又有沙龙为时尚人士讨论政治之,产生了不少期刊和小册煽动革命情绪。此后,黎的407个“选举人”在选三级大会的代表之后,经常集会,黎公社及国民军(NationalGuard)由此选举人的会议而产生。这些机构与组织,和黎政客经常聚会的俱乐,成为策动革命的基本力量,以后他们既维持秩序,也策动暴民。其他各地区的情形也大同小异,1789年黎的动一开始,旧制派往各的省长(intendants)逃避一空,政府的组织已经瓦解,各市镇大致仿效黎的办法,除了传达国民大会(NationalAssembly,详下)的法案外,已不接受国王所辖行政系统指挥。

并且1789年收成良好,粮问题也一度解决,张的空气业已和缓。那么何以以后翻天覆地的情事尚待展开,而且内战与断台上之不断血,仍在3年以后产生?

一般非信徒甚难掌握此中奥妙。罗教会由基督授命于保罗而产生,主教千百年来衣钵相传有天神降命于人的意义。很多宗教人员已经觉得裁减主教人数、更改他们辖区之不当。因为在神学的立场上讲,这些措施已经污亵了他们的神圣使命之源。至于向人间政府宣誓,等于将所有的主教方丈改业为政治指导员。一分僧侣比较达观,觉得为主服务和民事理可以视作两途,但是赞成宣誓的少。160个主教之中,只有7人宣誓。后来教皇斥责“组织法案”更加了法国内的分裂。国人士责问,何以堂堂法国人要受命于意大利。抗拒宣誓的神父叮嘱信民,不要被这犯天渎神的政府误歧途,甚至主张他们不要买卖寺院之地产,不向政府付税,自此法国之天主教会分裂为二。路易十六之企图奔,近因在宗教。奔前两个月,他曾想参与一位正规神父所主持的弥撒,被黎的市民阻挠而作罢。最后他更因否决惩罚违命的僧侣之法案,与大批革命人士不相容。

将旧有制全解散一切重来,其胆量值得钦佩,可是也在心理和行动上沾染着极端可怕的景象。所以小说家狄更斯(CharlesDics)会用一两页针锋相对的词语,重复地叙述当日矛盾。我们试设想:旧的组织制度既已推翻,此时既无尊卑长上,也无合法与否,其合理与否,由各人作主,这是浪漫史的最。同时把人类退化至原始时代,是一个令人心栗令人惶惑的境界。

所以旧制力量脆弱,是局势脱离掌握之一大主因。这情形,也使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接近,而不能与德国的统一运动相比。1789年7月14日,黎群众首先冲伤病军人大厦,取得膛枪32000支,随后士底监狱,其目的在于取得兵与火药,解除这要黎市民的威胁,并非所谓解放囚人。消息传到各,很多市镇与乡村群起响应,农民攻贵族的堡垒。

法国大革命曾被解释有它本的逻辑,内中群众与权力和崇的理想不可分割。即革命者不容易从他们的人经验一,而只能够在事势逐渐展开时,理解会。本书接受这,并且将之扩大。大革命发生时新闻报纸初茅庐的煽动群众,即作者和主编也不免为他们自己的辞藻所蒙蔽。最近100多年来的展,却使我们在社会心理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看法,远胜于18世纪末期。而且像法国大革命这样伟大的事迹,其包涵既多,内中不少的因果关系可以前后倒置。这也就是说,我们可以从以后业已发生的情事和业已证明的史实追溯回去,追究当日酝酿的情形,分析各行动的动机。

三级会议召开时,第三级代表约600人,第一二两级各约300人。起先国王和议会照1614年的成例,三级分开讨论表决,如果某一议案获得两级的同意即算通过。显然的,这样无法对国家制作任何更革,即想改变方针与政策也必困难重重。所以第三级的代表主张所有代表一堂磋商,集表决,在这主张之下,三级会议变成了“国民大会”(NationalAssembly,这组织后来自称“宪法制定会议”[ConstituentAssembly],由宪法制定会议参加产生的代议政治机构称为“立法会议”[Legisla-tiveAssembly),于1791年集会。以上都与革命后期的“国民会议”[NationalCo女ention]不同)。因为国王封锁议会的场所,这些代表聚集于凡尔赛室内网球场,也鼓动一分代表下级僧侣和前派的贵族参与,又怕国王以武力压制,与会的人签名誓约之上,内称除非达到目的,决不分散。其中提到国民大会之召开,其目的在“草拟宪法,给国家以新生,并且厘定君主制之正确原则”

预示此情况,有卢梭(Rousseau)所谓“贵之野人”(NobleSavage)。其为贵,则是不染世俗上役旁人和剥削旁人之恶习,其为野人,是不受假惺惺的文教所拘束。恐怖时期黎不少妇女边在编织绒线衣,边在观赏断台上的血,甚至投

政治,缺乏一个健全的组织系统。此时国王召集三级议会的目的,无非筹划税收方案,解决财政问题。可是下层阶级已被重重剥削,既担任封建常例,也付直接税(taille)之全,更提供劳役(corvee),又要负担盐税(gabelle)之绝大分,早已息不定,无法向他们增税。而新负担也不便直接的予其他二级。过去公私财政事宜的叠床架屋,久未改组,何可增税、何应加租,也无从获悉,所以税收与租金的收集多来承包制。只有职业上的收集人熟悉地方和个别间的情形,才能执行任务,而且从中牟利。如果其情形仍能用数目字理,则早已用不着劳驾他们了。同时这时候还有很多牵一发而动全的问题,例如以后风,贵族奔国外,下层阶级里有很多人因之失业。提的价格,应当对农民有利,可是中西酿酒的农夫叫苦连天。改农业生产,首重圈地,才能将可耕地一起投,但是首先反对即是农民;他们失去了在公地采樵和牧放牲的权利,立即无以为生。诸如此类的问题,无从规划,找对策。

三级会议于5月5日集会讨论,6月20日有网球场誓辞,6月25日黎公社组织就绪,7月14日士底监狱被攻陷,7月17日路易十六前往黎巡视,希望抚众情,10月5日仍有黎街妇女6000多人冒雨手执标枪,又挽两门炮,跋涉12英里,到凡尔赛向国民大会和国王请愿,提“要面包”的要求。由于她们后面还有国民军两万人的支持,国王与王后被迫由凡尔赛迁往黎的特拉里兹官(Tuileries)。两周之后,国民大会在黎开会,从此彼此都在黎群众影之下,黎公社所指挥之群众或暴民,对以后国事的展有了左右全局的力量。

看来这些条款所包括的改革极为广泛,其步骤则和缓而带妥协,为什么如此的方案不能化戈为玉帛?其中必有蹊跷。

【1】【2】【3】【4】【5】【6】【7】【8】【9】【10】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空赋倾城色(NP)日常偷渡失败风吹不进(1V2)失败者(np)星际入侵(np)魔头的命根 (双C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