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即将升四年级时,妈妈怀
了。从那一天起,我和老爸就天天祈祷。老爸是为了实现本已死心的梦想,我则是为了逃离目前的状况。我们的心愿只有一个——这次一定要生男孩。
“球运动中左投手是很宝贵的人才,即使球的时速比右投手慢上十公里,威力也同样惊人。假设对方是左打者,那就更占便宜。另外,牵制一垒跑者也很容易,最终自责分(指扣除失误、捕逸因素,纯粹因投手的投球造成的失分)就会很少。”
然后果然生了男孩。这个被取名为勇(“勇
”的日语发音近似“飞雄
”
球漫画名作《
人之星》讲述了星飞雄
在父亲星一彻的严格训练下,朝
球明星迈
的故事。“一彻”在日语中有“固执”之意。)的孩
,可以说从一
生命运就已注定。
如通过第一次播下的孩童般,老爸每天都要查看勇
的成长情况。他用裁
用的卷尺从
量到脚尖,然后
叹:“唷,比昨天长
了五毫米。”听
气,他已在心急火燎地期待和儿
一起打
球的那一天。
老爸要求勇用左手投球。
黝的,手脚上全是伤,裙
一
都不协调。
结果铁木屐三天就被丢掉了,因为勇的脚趾磨得又红又
,连训练必备的钉鞋都没法穿。
后来老爸又采取各手段实施左投手培养计划。勇
本来惯用右手,很快就学会用右手握筷
和铅笔,但老爸连这些细节都要求他改变。
到了勇上幼儿园时,老爸的特训日渐
化。首先是跑步,每天早晨练完投接球,父
俩便在街上跑步,一直跑到幼儿园的班车开来为止。原本老爸还打算直接跑到幼儿园,理由是“小孩
搭什么班车,跑过去就行了”但幼儿园方面婉转地规劝
这样在安全上不太妥当,老爸这才死了心。
用筷夹玻璃球,就算右手都很费劲,更别提左手了。勇
每天都练得愁眉苦脸,老爸还坐在他面前计时,嚷着“不行,不行,比昨天慢了五秒”之类的激励他。
勇三岁时,老爸给了他一个
式
球。以前就已教他玩过球,但真正全力训练则是从这时开始的。
从旧胎足以看
,老爸很
衷自己摸索训练方法。铁屐就是其中一例。记得是勇
上小学低年级的时候,有一天老爸带回两小片铁板,手工穿上木屐带,
成铁屐。他吩咐勇
穿上这双鞋,沿着平时的路线跑步。弟弟刚穿上跑了一会,就哭丧着脸说“脚趾很痛”老爸却回答:“要有毅力!拿
毅力来就不会痛了!”
但我从中的
育保健老师那里得知,蛙
只会导致腰
和膝关节疼痛,对
化肌
力量几乎没有效果。我把这番话捎回家之后,这项特训才算告一段落。但我刚提起这件事时,老爸大发雷霆,就像自己的存在价值被否定了一般,吼
:“不可能!居然说我、我那特训…拖着
胎练蛙
的特训没意义,这
事、这这这、这
事,绝绝绝、绝对不可能!”直到看了老师给我的运动训练书复印件,他才闭上了嘴,脸
阵红阵白,一连三天打不起
神。
三岁小孩哪里听得懂这些,老爸却喋喋不休。
一天,老爸买来一大堆玻璃球,放在海碗里,旁边再放一个空海碗,然后给勇一双筷
,对他说:
老爸这作法连妈妈都看不下去了,忍不住向他抗议,他却悍然说
“男人的世界女人少
嘴”这
完全与时代脱节的话来,对妈妈的抗议充耳不闻。无奈的妈妈只能趁老爸白天
门上班的机会,尽可能地让勇
使用右手。父母双方教育方针的分歧,起初令年幼的弟弟有些无所适从,但他凭借儿童特有的灵活
,总算克服了这
复杂局面。后来他左右手都能用筷
、写字,就是这个缘故。
“你听好,勇,用左手拿筷
,把玻璃球夹到另一个海碗里。你要天天练习,一直练到能迅速夹起来为止。”
接下来是蛙。这项训练在晚上的投接球练习之后
行,在家门前的路上不停地来回蛙
。邻居见状开始议论纷纷,我和妈妈都觉得抬不起
,老爸却满不在乎,照样风雨无阻地
持训练。不仅如此,他还不知从哪里找来个旧
胎,要求勇
用绳
拖着
胎练习蛙
。照他的说法,想把孩
培养成
球选手,拖着旧
胎练蛙
是最基本的手段。他为什么会认准这个死理,我实在搞不懂。
在老爸琢磨的训练方法里,最
的莫过于“那个
至于我,在弟弟世的第二个月就退
了
球队。妈妈把这件事告诉老爸时,他只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“噢,是吗”顺利从
球地狱解脱的我,立刻开始留长发(以前一直是类似运动
的古怪发型),尽量不去
外,以尽快把
肤捂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