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二线啊,还这么硬,这么厉害,他当了丞相还得了。
所以孙权不希望张昭太重,孙权也不希望他的丞相太重。看看他的几任丞相,第一任孙邵我已经说了,连个传都没有,估计是个阿弥陀佛的。第二任顾雍呢,也很会做人。顾雍做丞相他有几个原则,第一,他从不主动说话,孙权问他他才说。第二,他从不背后说话,当面对孙权说。第三,他从不相张昭那样慷慨陈词,说个没完。他往往就是一两句话。比方说张昭有次开会的时候,张昭又起来慷慨陈词了,说现在这个刑法也太繁了,赋税也太重了,民不聊生了,我们要改啊,什么什么如何,发了一通。孙权不说话。等张昭都说完了以后,孙权转过头来说丞相的意见呢?顾雍只有一句话,臣听说的和张公说的一样。没了。所以顾雍是把丞相当顾问来做的。这就摸准了孙权设相的形式。孙权要的就是一个顾问型的丞相,而不是一个总理型的丞相。他的要求是什么呢?到位不越位,帮忙不添乱,有事做顾问,没事做象征。所以顾雍做对了,一做19年,76岁去世。寿终正寝,善终。
根据前面易中天先生的讲述,孙权任用孙邵和顾雍,不用张昭,是因为孙权对丞相之位有自己的设想,他要的是一个顾问型的丞相,而不是一个总理型的。因此张昭的受冷落,我们就好理解了。而在孙权的第二任丞相顾雍去世之后,孙权启用了大名鼎鼎的陆逊担任丞相,陆逊是东吴后期升起的一颗新星。其才能与周瑜不相上下,但奇怪的是陆逊仅仅担任丞相一年,就被逼而死。这是为什么呢?难道孙权的丞相之位就只能是一个无用的摆设吗?
陆逊担任吴国的第三任丞相是大有文章。陆家和孙家是有仇的,有国恨家仇。吕蒙担任上游统帅的时候,不是先生病后去世吗,孙权两次问他继任人,吕蒙说陆逊。
陆家和孙家的矛盾,应该从袁术说起,当时陆逊的从祖父陆康是东汉末年的庐江太守,袁术在寿春时,因为没有军粮,便向陆康求援。陆康认为袁术是“叛逆”不予理睬。袁术大怒,派孙策去打陆康。这场战争足足打了两年,最后城被攻破。七十岁的陆康也在一个月以后发病而死。当时追随陆康的陆氏宗族一百多人也受尽了苦难。差不多死了一半,所以,陆家和孙家是有国恨家仇的。孙权对陆逊也就不能不有所保留。但一方面,出于政治需要,孙权对陆家不能不笼络借重。另一方面,要是真重用陆逊,孙权也会犹豫。所以吕蒙两次向孙权推荐陆逊,孙权才任命陆逊为丞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