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9)桀(jie):夏代最后一位君主。纣:即殷纣王,商代最后一位君主。二人历来被认为是暴君的代表。
(6)偾(fen):败,坏。
(8)帅:同“率”,率领,统帅。
(13)”桃之夭夭…”:引自《诗经-周南;桃夭》。夭夭(药),鲜,
丽。蓁蓁(zhen),茂盛的样
。之
,这个(之)女
(
)于归,指女
嫁。
:指父母女。
(15)“其仪不忒…:”引自《诗经-曹风》。
(4)中(zhong),达到目标。
从另一方面来看,《大学》的这一章反复调以
作则,要求“君
有诸己而后求诸人,无诸己而后非诸人”,指
“其所令反其所好,而民不从”“所藏乎
不恕,而能喻诸人者,未之有也。…这些思想却并不因为社会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光彩。它既是对“
治其国者”的告诫,值得推荐给当政为官的人作为座右铭;也是对儒学“恕
”原则的阐发,可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,作为我们立
世,待人接
的有益参照。
(12)喻:使别人明白。
(5)机:本指弩箭上的发动机关,引申指关键。
不过,现代社会,情况已发生了极大变化:一方面,国已不允许实行家长制,另一方面,家已大大地民主化。”不仅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
的规范已成为过去,就是孝、悌观念也日渐式微,丧失了“君
不
家而成教于国”的基本条件。而且“其家不可教而能救人者”的现象也不是“无之”,而是不难见到了,比如说,一个优秀教师教不好自己的
女,一些当政官员的公
以
试法等等。这类事情屡见不鲜,很是令人
思。
(11)恕:即恕。孔
说:“己所不
,勿施于人。”意思是说,自己不想
的,也不要让别人去
,这
推己及人,将心比己的品德就是儒学所倡导的恕
。
国家,国家,仅从语词关系来看,国和家的关系就是如此血相连,密不可分;尤其是在以家族为中心的宗法制社会时代,家是一个小小的王国,家长就是它的国王;国是一个大大的家,国王就是它的家长。因此,无论是国王还是家(族)长都有生杀予夺的至
权力;因此,有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
的规范贯穿国与家;也正因为如此,我们才能理解“治国必先齐其家”
(10)诸:”之于”的合音。
(3)如保赤:《尚书-周书-康诰》原文作“若保赤
。”这是周成王告诫康叔的话,意思是保护平民百姓如母亲养护婴孩一样。赤
,婴孩。
(7)尧舜: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落联盟的两位领袖,即尧帝和舜帝,历来被认为是圣君的代表。
(14)“宜兄宜弟”:引自《诗经-小雅-蓼萧》。
读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