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 废穷民,苦死者,嘉孺而哀妇人,此吾所以用心已。”舜曰:“
则
矣,而未大也。”尧曰:“然则何如?”舜曰:“天德而
宁, 日月照而四时行,若昼夜之有经,云行而雨施矣!”尧曰:“胶胶扰 扰乎!
,天之合也;我,人之合也。”夫天地者,古之所大也,而 黄帝、尧、舜之所共
也。故古之王天下者,奚为哉?天地而已矣!
译文
孔西藏书于周室,
路谋曰:“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,免而 归居,夫
藏书,则试往因焉。”孔
曰:“善。”往见老聃,而 老聃不许,于是囗(左“纟”右“番”音fan2)十二经以说。老 聃中其说,曰:“大谩,愿闻其要。”孔
曰:“要在仁义。”老聃 曰:“请问:仁义,人之
邪?”孔
曰:“然,君
不仁则不成, 不义则不生。仁义,真人之
也,又将奚为矣?”老聃曰:“请问: 何谓仁义?”孔
曰:“中心
恺,兼
无私,此仁义之情也。”老 聃曰:“意,几乎后言!夫兼
,不亦迂夫!无私焉,乃私也。夫
若
使天下无失其牧乎?则天地固有常矣,日月固有明矣,星辰固有 列矣,禽兽固有群矣,树木固有立矣。夫
亦放德而行,遁遁而趋, 已至矣!又何偈偈乎揭仁义,若击鼓而求亡
焉!意,夫
人之
也。”
世之所贵者,书也。书不过语,语有贵也。语之所贵者,意也, 意有所随。意之所随者,不可以言传也,而世因贵言传书。世虽贵之 ,我犹不足贵也,为其贵非其贵也。故视而可见者,形与
也;听而 可闻者,名与声也。悲夫!世人以形
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。夫形
名声,果不足以得彼之情,则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,而世岂识之哉!
桓公读书于堂上,扁斫
于堂下,释椎凿而上,问桓公曰:“敢 问:“公之所读者,何言邪?”公曰:“圣人之言也。”曰:“圣人 在乎?”公曰:“已死矣。”曰:“然则君之所读者,古人之糟粕已 夫!”桓公曰:“寡人读书,
人安得议乎!有说则可,无说则死! ”
扁曰:“臣也以臣之事观之。斫
,徐则甘而不固,疾则苦而不
,不徐不疾,得之于手而应于心,
不能言,有数存乎其间。臣不 能以喻臣之
,臣之
亦不能受之于臣,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
。古 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,然则君之所读者,古人之糟粕已夫!”
看清了自然规律,掌握了圣人的主义。上能懂天文,下能知地理,八方的情况都熟悉,四季的农事都了解,他便是德养的帝王了。一个德养
的帝王,总是约束自己默然守静,决不妄动。对帝王而言,守静,于国于民于己,都有好
。
圣是什么?是圣人教民的主义。圣
主义行得通,社会乃安定。
帝是什么?是帝王治国的方法。帝
方法行得通,天下乃归心。
士成绮见老而问曰:“吾闻夫
圣人也。吾固不辞远
而来愿见 ,百舍重趼而不敢息。今吾观
非圣人也,鼠壤有余蔬而弃妹,不仁 也!生熟不尽于前,而积敛无崖。”老
漠然不应。士成绮明日复见 ,曰:“昔者吾有剌于
,今吾心正囗(左“谷”右“阝”)矣,何 故也?”老
曰:“夫巧知神圣之人,吾自以为脱焉。昔者
呼我
也而谓之
;呼我
也而谓之
。苟有其实,人与之名而弗受,再受 其殃。吾服也恒服,吾非以服有服。”士成绮雁行避影,履行遂
, 而问修
若何。老
曰:“而容崖然,而目冲然,而颡囗(左上“月 ”左下“廾”右“页”)然,而
阚然,而状义然。似系
而止也, 动而持,发也机,察而审,知巧而睹于泰,凡以为不信。边竟有人焉 ,其名为窃。”
老曰:“夫
,于大不终,于小不遗,故万
备。广广乎其无不 容也,渊渊乎其不可测也。形德仁义,神之末也,非至人孰能定之! 夫至人有世,不亦大乎,而不足以为之累;天下奋柄而不与之偕;审 乎无假而不与利迁;极
之真,能守其本。故外天地,遗万
,而神 未尝有所困也。通乎
,合乎德,退仁义,宾礼乐,至人之心有所定 矣!”
天是什么?是自然变化的规律。天
规律行得通,万
乃昌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