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3)“■”应作“旌”
(17)“靳”应作“勒”
(12)“三”疑衍误在此。
城里的军官、士兵、男女百姓都通过衣服上的徽章区别开来。城上小吏的徽章在衣背上,士兵的徽章
在帽
上或
巾上;城下的小吏徽章都
在衣肩上,士兵也是如此。左军的徽章都
在左肩上,右军的徽章
在右肩,中军的徽章
在衣
前,一人一个微章。中军有一个号鼓,每次击鼓三至十下,其余有鼓的官吏击鼓应答中军鼓号要仔细
等第
行。应当击鼓回应时却没有
时击鼓,不当击鼓回应时却胡
击鼓,要
斩其主
人。
(14)“牲”应作“柞”
(16)“表”应作“袤”
二丈五尺,帛长一丈五尺,宽半幅,共六面旗帜。当敌人攻到护城河外边时,与敌人
攻方位相对的守军就击三下鼓,并悬挂一面旗;当敌人
攻到护城河中洲
时就击五下鼓,挂上三面旗;当敌人
到城外的第一
矫墙时,就击鼓六下,挂上四面旗;当敌人
到大城墙下时,就击八下鼓,挂上六面旗;当敌人爬上城墙的一半时,就擂鼓不停。如果是在夜晚,就以举火把来代替挂旗,举火把的数目与白天挂旗的数目一样。假如敌人是由
攻而退却,悬挂旗的数目同敌
攻时的数目不变,但不击鼓。
(2)“雩”应作“虎”
(5)“雚”应作“萑”
(8)“城”后疑漏一“将”字;“隆”应作“绛帜”
(6)“铁”应作“钱”
(1)《旗帜》是墨研究城池防守战术的篇章之一。主要说明守城时用旗帜联络的
方法。
(4)“之”应作“”
(9)“十五尺”前疑衍误一“四”字。
(7)“大”应作“六”
各个据守柞格的兵将,三次战击退敌兵的,守将主帅便传令他们到官署领赏
,授予他们大旗,并赐给百
的城邑或财
,把赏赐的大旗竖在他们的营署中,使人们都知
他们立有战功,此
大旗称为“某人旗”柞格内宽二十五步,外宽十步,长度
据地形决定。要
照教令统领兵士,懂得以军事号令指挥前
后退,向左向右,还要让疲劳的士兵能
番地休整。
(15)同(14)。
(13)“■”应作“罐”
(10)“城上吏卒置之背”句前脱落“城中吏卒民男女,皆葕异衣章微,令男女可知”一段,此段中“葕”应作“辨”;“微”应作“徽”
修建路要三十步宽,城下夹阶的大
各有两
井,井边设置铁罐。在
路外边筑起屏障,每三十步就砌成一个圆圈,
一丈。建修公共厕所,墙
十二尺以上。城中与大
相连通的大街小巷都一定要装设上门,每个门派两人把守,没有通行凭证不许通行,不服从命令的
斩。
城中大将悬挂绛旗,五十尺,东西南北四门守将的旗帜各
四十尺,其次一等的是三十尺,再次一等的
二十五尺,依次为二十尺,十五尺。不过将旗的
度没有低于十五尺的了。
注释
(11)“中军置之”句前脱落“右军于右肩”五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