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老朋友行私被称为不遗故旧,把公家财产分送给人被称为仁的人,轻视利禄看重自
被称为君主,违反法制偏袒亲属被称为品行好,放弃官职看重私
被称为侠义,逃避现实避开君主被认为清
傲世,私斗不休违抗禁令被称为刚直好汉,施行恩惠笼络民众被称为得民心。不遗故旧,官吏就会行
;
仁
的人,国家财富就有损失;
君
,民众就不听使唤;品行好,法制就遭到破坏;讲侠义,官职就会
现空缺;清
傲世,民众就不侍奉君主;
刚直好汉,法令就不能推行;得民心,君主就会遭到孤立。这八
名声,是个人的私誉,君主的大祸。与这八
相反的,则是个人的恶名,君主的公利。君主不考察对于国家的利害关系,而采纳个人的私誉,要想国家没有危
,是不可能
到了。
任用什么人办事,是国家存亡治的关键。没有政治手腕而用人,没有一次任用不是失败的。君主要任用的人,不是有
才、有智巧,就是品行好。任用人,是使他有权有势。聪明人未必可靠,只因为赞赏他的智辩,就以为他们可靠而加以任用。凭聪明人
有的计谋,再加上
在有权有势的地位而去
私人急事,君主就一“定会受到欺骗。因为聪明人不可靠,所以君主可能去任用那些老好人,叫他们
理政事。老好人未必有智谋,仅由于觉得他们品德纯洁,就以为他们有智谋。这
人以愚夫的糊涂,
在治理国家政事的官位上,自以为是地
理问题,政事必然要被搞
。所以没有政治手腕而用人,任命聪明,人的话,君主就受欺骗;任用老好人的话,君主的政事就被搞
。这就是没有政治手腕导致的祸患。明君的治国原则是,地位低的能够议论地位
的;官吏有罪,下属不告发则同罪;用检验的方法判明事情的真相;不偏听偏信;所以聪明人无法
译文
明主之国,有贵臣,无重臣。贵臣者,爵尊而官大也;重臣者,言听而力多者也。明主之国,迁官袭级,官爵受功,故有贵臣。言不度行而有伪,必诛,故无重臣也。
不能而劝饿人饭,不为能活饿者也;不能辟草生粟而劝贷施赏赐,不能为富民者也。今学者之言也,不务本作而好末事,知
虚圣以说民,此劝饭之说。劝饭之说,明主不受也。
明主者通于富,则可以得
矣。故谨于听治,富
之法也。明其法禁,察其谋计。法明则内无变
之患,计得于外无死虏之祸。故存国者,非仁义也。仁者,慈惠而轻财者也;暴者,心毅而易诛者也。慈惠,则不忍;轻财,则好与。心毅,则憎心见于下;易诛,则妄杀加于人。不忍,则罚多宥赦;好与,则赏多无功。憎心见,则下怨其上;妄诛,则民将背叛。故仁人在位,下肆而轻犯禁法,偷幸而望于上;暴人在位,则法令妄而臣主乖,民怨而
心生。故曰:仁暴者,皆亡国者也。
酸甘咸淡,不以断而决于宰尹,则厨人轻君而重于宰尹矣。上下清浊,不以耳断而决于乐正,则瞽工轻君而重于乐正矣。治国是非,不以术断而决于
人,则臣下轻君而重于
人矣。人主不亲观听,而制断在下,托
于国者也。
人臣肆意陈曰“侠”,人主肆意陈
曰“
”;人臣轻上曰“骄”,人主轻下曰“暴”行理同实,下以受誉,上以得非。人臣大得,人主大亡。
使人不衣不而不饥不寒,又不恶死,则无事上之意。意
不宰于君,则不可使也。今生杀之柄在大臣,而主令得行者,未尝有也。虎豹必不用其爪牙而与鼷鼠同威,万金之家必不用其富厚而与监门同资。有土之君,说人不能利,恶人不能害,索人
畏重己,不可得也。
书约而弟辩,法省而民讼简,是以圣人之书必著论,明主之法必详尽事。尽思虑,揣得失,智者之所难也;无思无虑,挈前言而责后功,愚者之所易也。明主虑愚者之所易,以责智者之所难,故智虑力劳不用而国治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