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外小说网

字:
关灯 护眼
番外小说网 > 伤寒论 > 辨伤寒论明病脉证并治法(3/7)

辨伤寒论明病脉证并治法(3/7)

喘冒不能卧者,有燥屎也,宜大承气汤。

食谷欲呕者,属阳明也,吴茱萸汤主之。得汤反剧者,属上焦也。

吴茱萸汤方

吴茱萸一升(洗,辛热) 人参三两(甘温)生姜六两(切,辛温) 大枣十二枚(掰,甘温)

右四味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,去滓,温服七合,日三服。

太阳病,寸缓、关浮、尺弱,其人发热汗出,复恶寒,不呕,但心下痞者,此以医下之也。如其不下者,病人不恶寒而渴者,此转属阳明也。小便数者,大便必硬,不更衣十日,无所苦也。渴欲饮水,少少与之,但以法救之。渴者,宜五苓散。

脉阳微而汗出少者,为自和也;汗出多者,为太过。

阳脉实,因发其汗出多者,亦为太过。太过为阳绝于里,亡津液,大便因硬也。

脉浮而芤,浮为阳,芤为阴,浮芤相搏,胃气生热,其阳则绝。

趺阳脉浮而涩,浮则胃气强,涩则小便数,浮涩相搏,大便则难,其脾为约,麻人丸主之。

麻人丸方

麻子人二升(甘平) 芍药半斤(酸平) 枳实半斤(炙,苦寒) 大黄一斤(去皮,苦寒) 厚朴一斤(炙,去皮,苦温) 杏仁一斤(去皮尖,熬,别作脂,甘温)

右六味,为末,炼蜜为丸,桐子大,饮服十丸,日二服,渐加,以知为度。

太阳病三日,发汗不解,蒸蒸发热者,属胃也,调胃承气汤主之。

伤寒吐后,腹胀满者,与调胃承气汤。

太阳病,若吐、若下、若发汗,微烦,小便数,大便因硬者,与小承气汤和之愈。

得病二三日,脉弱,无太阳柴胡证,烦躁,心下硬,至四五日,虽能食,以小承气汤少少与,微和之,令小安,至六日,与承气汤一升。若不大便六七日,小便少者,虽不能食,但初头硬,后必溏,未定成硬,攻之必溏,须小便利,屎定硬,乃可攻之,宜大承气汤。 伤寒六七日,目中不了了,睛不和,无表里证,大便难,身微热者,此为实也。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

发热,阳明汗多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

发汗不解,腹满痛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

腹满不减,减不足言,当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

阳明少阳合病,必下利。其脉不负者,顺也;负者,失也。互相克贼,名为负也。脉滑而数者,有宿食也,当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

病人无表里证,发热七八日,虽脉浮数者,可下之。假令已下,脉数不解,合热则消谷喜饥,至六七日,不大便者,有瘀血,宜抵当汤。

若脉数不解,而下不止,必胁热而便脓血也。

伤寒,发汗已,身目为黄,所以然者,以寒湿在里,不解故也。以为不可下也,于寒湿中求之。

伤寒七八日,身黄如橘子色,小便不利,腹微满者,茵陈蒿汤主之。

伤寒身黄发热者,栀子蘖皮汤主之。

栀子蘖皮汤方

栀子一十五个(苦寒) 甘草一两(甘平) 黄蘖二两

【1】【2】【3】【4】【5】【6】【7】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空赋倾城色(NP)日常偷渡失败风吹不进(1V2)失败者(np)星际入侵(np)魔头的命根 (双C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