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
宣帝四子之中,淮阳王刘钦聪敏,其舅谄佞,几乎使淮阳王陷入大罪。楚孝王患恶疾,东平王触犯律法,中山王短命,其母回归故乡戎里。元帝之子有二人封王,其孙之后有继承皇位的哀帝、平帝,然而有父无子,帝位变更。撰述《宣元六王传》第五十。
乐安侯满腹经纶,古文经学造诣高深,其职任尊崇,民所瞻仰,然而在位失德,为司隶校尉王尊、王骏弹劾。安昌侯增置产业,朱云在朝廷出丑。博山侯厚道而谨慎,因屈从王莽而声名受损。撰写《匡张孔马传》第五十一。
乐昌侯忠厚诚实,不讪服不退缩,遭遇多次陷害,于是被贬而不受重用。武阳侯殷勤奉公,辅导太子,既忠实又多谋略,谏静使成帝继位,因立国之功受赏封爵食邑。高武侯守正不阿,故而得以免祸。撰写《王商史丹傅喜传》第五十二。
高阳侯薛宣熟悉法律,扬乡侯朱博满腹武略,具备处理政务的才能,衹是德行浅薄,职位过高而力不胜任,不能善始善终。朱博拜官时声音嘹亮,不祥鼓声先响。撰写《薛宣朱博传》第五十三。
高陵侯翟方进修习儒学,用刑罚以助威严,所用儒术、刑罚皆合时宜,其才能可为后世所用。翟义生性勇武,有如猛虎,行进时昂首阔步,起兵失败后,王莽灭翟氏,将其宗族人等作为害人大鱼示众。撰写《翟方进传》第五十四。
刘氏血统衰微朝政废缺,日食月食等预示灾祸的现象多次出现。谷永陈述灾害出现的罪责,指出应在建汉二百一十周年时有所戒备。杜邺指责丁、傅二太后,他稍知占卜之术。撰写《谷永杜邺传》第五十五。
哀帝、平帝的忧虑,在于丁、傅二太后以及王莽、董贤。何武、王嘉为其忧伤,结果都丧了性命。高乐侯师丹罢了官,三人都被列为忠臣。撰述《何武王嘉师丹传》第五十六。
此入学问多么渊博啊!富于礼乐文采。起初自比司马相如,献诗赋于官府,继而深思,草创《法言》撰写《太玄经》,参考《六经》,仿效《易经》,摹拟《论语》,专心研究文章,从而成名于世。撰述《扬雄传》第五十七。
残酷暴虐使秦灭亡,毁弃了圣人经典,汉朝保存圣人伟业,六经之学分门别类。分析研究,明确纲纪,师生分为门派,写明发展变化始末。撰述《儒林传》第五十八篇。
谁被指责,谁被赞扬,如有赞誉,可以试用。无知百姓,良吏教化而成俗。良善君子,在同一时代而功业各异。去世之后仁爱仍然遗留于世间,以致百姓怀着无限思念。撰述《循吏传》第五十九。
朝廷衰败懈怠,下级官吏称霸,犯罪数不胜数,暴政横行,滥用刑罚。欺压善良之徒,为官聚敛称雄,回报虐待百姓的恶吏的办法,就是使用威力加以诛灭,使害民之官也以凶险告终。撰述《酷吏传》第六十。
士、农、工、商自食其力,没有兼作他业的,大业主不奢侈,小业主不贫乏,是由于施政均衡,不致贫困,而能遵守国家法度。如果没有法度,百姓肆意欺诈,逼上侵下,大肆经营。越制穿王侯该穿的衣服,食用珍贵的食物,伤风败俗。撰述《货殖传》第六十一。
建立国家,设立法制,家不藏兵器,国不独断滥杀。何况是平民百姓,作威作福,施恩施惠,如果国家不闻不问,还谈什么礼制和法律!撰述《游侠传》第六十二。
他们是什么人啊,竟窃取了这样的富贵!损害高尚贤明的大臣,用来警戒后世。撰述《佞幸传》第六十三。
《尚书。舜典》告诫说,戎夷乱华夏;周宣王击退他们,事迹载入《诗经》之中。幽王昏庸,宠幸裹姒,戎族乘机将幽王杀于骊山脚下,然后攻占了酆京和鄗京,使西周灭亡。大汉初建,匈奴强盛,把高祖围困在乎城,侵犯边境。到武帝时,便勃然大怒,王师如迅雷而起,闪电般进军北部匈奴。宣帝承继其余威,屡施宏恩大德,显示汉朝的雄武英明,从宣帝到平帝,匈奴都前来臣服。王莽窃取皇权,葬送了胡汉的友好关系,备录事变之理,以为后世树立典则。撰述《匈奴传》第六十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