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七岁的时候,曾经梦见一片像织绵似的云彩,就攀上去采取它。到了三十多岁的时候,又梦见自己捧着红漆的祭,跟着孔
向南方走;早上醒来,心里
到非常
兴。伟大的圣人是多么不容易见到,他居然托梦给我这个无名小卒!自从有人类以来,从没有像孔
这样的圣人。因此我想到,要阐明圣人的思想,最好是给经书作注解,但是
、郑玄这些前代学者,在这方面的发挥已很
当,即使我再有什么
的见解,也不足以自成一家。不过想到文章的作用这
,确实是经书的辅佐。各
礼仪要靠它来完成,一切政务也要用它来实施;乃至君臣之业也赖以焕发光彩,军事国政也借以发扬光大。仔细追溯一下它们的
源,没有一件不是从经书上发展而来的。可是后世离开圣人太远了,文章
制逐渐败坏。有些作家只是喜
新奇,一味追求浮浅怪异的文辞,就像在已经华丽的羽
上再加文饰,在巾带上再绣以
纹一样,使文章越来越离开
本,最后就会走向错误而漫无节制的
路。《尚书-毕命》中讲到文辞问题,曾经说过应该抓住要
;孔
教育学生,也曾说过不要去搞不正确的学说。《尚书》和孔
的说法有所不同,但应该注意领会其主要
神。于是我就提笔和墨,本着这
神来论文。
这书所以称为“文心”,因为是说明在写作文章时的用心的。从前涓
曾写过一
《琴心》,王孙
也曾写过一
《巧心》,可见“心”这个词好得很,所以用
这
书的书名。自古以来的文章都是用繁丽的文采写成的;现在用“雕龙”二字来称这
书,并不仅仅是由于前人曾用以称赞过驺奭富有文采的缘故。宇宙是无穷无尽的,人才则代代都有;他们所以能超
别人,也无非由于
有过人的才智罢了。但是时光是一闪即逝的,人的智慧却不能永远存在;如果要把声名和事业留传下来,主要就依靠写作了。人类的形貌象征着大地,又从五行里取得自己的天
;耳目好比日月,声气好比风雷。他们能超过一切生
,可算是灵异不过的了。但是人的
同草木一样脆弱,而
传久远的声名却比金石还要
固,所以一个理想的人活在世上,应该
到树立功德,
行著作。我难
是喜
发议论吗,实在是不得已呀。
(三)
(二)
,认为各家共同的缺是没有抓住文学评论的“
”、“源”;第四
分介绍全书基本内容的安排;第五
分表明自己评论作家作品和阐述文学理论的态度。
本篇所论说明,刘勰对儒家思想是十分尊崇的。他认为“文章之用,实经典枝条”;说魏、晋以来各家的文论“并未能振叶以寻,观澜而索源”这个“
”、“源”,就是符合“先哲之诰”的思想内容。这
观
,一方面对他在全书中
行的评论带来了严重的局限,刘勰正是常常把文章当
“经典枝条”,用“先哲之诰”来衡量作家作品的;另一方面,在“辞人
奇,言贵浮诡”的风气下,大力
调儒家思想以纠其偏,这又是当时比较可取的途径,刘勰正是以儒家思想为武
,对晋、宋以来的不良文风展开猛烈斗争的。此外,本篇对《文心雕龙》书名的解释,对安排全书内容的说明,为我们理解和研究《文心雕龙》的理论
系,提供了重要的线索。
细读近来讨论文章的著作,那是很不少的:如曹丕的《典论-论文》,曹植的《与杨德祖书》,应场的《文论》,陆机的《文赋》,挚虞的《文章别论》,李充的《翰林论》等,大都只接
(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