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人】
四曰:主约,君守近。太上反诸己,其次求诸人。其索之弥远者,其推之弥疏;其求之弥
者,失之弥远。何谓反诸已也?适耳目,节嗜
,释智谋,去巧故,而游意乎无穷之次,事心乎自然之涂。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。无以害其天则知
,知
则知神,知神之谓得一。凡彼万形,得一后成。故知一,则应
变化,阔大渊
,不可测也;德行昭
,比于日月,不可息也,豪士时之,远方来宾,不可
也;意气宣通,无所束缚,不可收也。故知知一,则复归于朴,嗜
易足,取养节薄,不可得也;离世自乐,中情洁白,不可量也;威不能惧,严不能恐,不可服也。故知知一,则可动作当务,与时周旋,不可极也;举错以数,取与遵理,不可惑也;言无遗者,集肌肤,不可革也。谗人困穷,贤者遂兴,不可匿也。故知知一,则若天地然,则何事之不胜?何
之不应?譬之若御者,反诸己,则车轻
利,致远复
而不倦。昔上世之亡主,以罪为在人,故日杀戮而不止,以至于亡而不悟。三代之兴王,以罪为在己,故日功而不衰,以至于王。何谓求诸人?人同类而智殊,贤不肖异,皆巧言辩辞以自防御,此不肖主之所以
也。凡论人,通则观其所礼,贵则观其所
,富则观其所养,听则观其所行,止则观其所好,习则观其所言,穷则观其所不受,贱则观其所不为。喜之以验其守,乐之以验其僻,怒之以验其节,惧之以验其特,哀之以验其人,苦之以验其志。八观六验,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。论人者,又必以六戚四隐。何谓六戚?父、母、兄、弟、妻、
。何为四隐?
友、故旧、邑里、门郭。内则用六戚四隐,外则用八观六验,人之情伪、贪鄙、
恶无所失矣。譬之若逃雨污,无之而非是。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。
这个月,天向太皞等先帝
献桑黄
的衣服,祈求蚕事如意,命令主
船只的官吏把船底翻过来检查,船底船
要反复检查五次,才向天
报告船只已经齐备。
季三月,太
的位置程胃宿。初昏时刻,星宿
现在南方中天,拂晓时刻,
宿
现在南方中天。季
于天
属甲乙,它的主宰之帝是太皞,佐帝之神是句芒,应时的动
是龙鱼之粪的鳞族,声音是中和的角音,音律与姑洗相应。这个月的数字是八,味
是酸味,气昧是膻气,要举行的祭祀是
祭,祭祀时,祭品以脾脏为尊。这个月梧桐树开始开
,鼹鼠变成鹌鹑之类的鸟,彩虹开始
现,浮萍开始长
。天
居住在东向明堂的右侧室,乘坐饰有用青凤命名的响铃的车
,车前驾着青
的
,车上
着绘有龙纹的青
旗帜,天
穿着青
的衣服,佩
着青
的饰玉,吃的
是麦
和羊,使用的
纹理空疏而通达。
季
译文
五曰:天圜,地
方。圣王法之,所以立上下。何以说天
之圜也?
气一上一下,圜周复杂,无所稽留,故曰天
圜。何以说地
之方也?万
殊类殊形,皆有分职,不能相为,故曰地
方。主执圜,臣
方,方圜不易,其国乃昌。日夜一周,圜
也。月躔二十八宿,轸与角属,圜
也。
行四时,一上一下,各与遇,圜
也。
动则萌,萌而生,生而长,长而大,大而成,成乃衰,衰乃杀,杀乃藏,圜
也。云气西行,云云然,冬夏不辍;
泉东
,日夜不休。上不竭,下不满,小为大,重为轻,圜
也。黄帝曰:“帝无常
也,有
者乃无
也。”以言不刑蹇,圜
也。人之窍九,一有所居则八虚,八虚甚久则
毙。故唯而听,唯止;听而视,听止:以言说一。一不
留,留运为败,圜
也。一也齐至贵,莫知其原,莫知其端,莫知其始,莫知其终,而万
以为宗。圣王法之,以令其
,以定其正,以
号令。令
于主
,官职受而行之,日夜不休,宣通下究,瀸于民心,遂于四方,还周复归,至于主所,圜
也。令圜,则可不可,善不善,无所壅矣。无所壅者,主
通也。故令者,人主之所以为命也,贤不肖、安危之所定也。人之有形
四枝,其能使之也,为其
而必知也。
而不知,则形
四枝不使矣。人臣亦然。号令不
,则不得而使矣。有之而不使,不若无有。主也者,使非有者也,舜、禹、汤、武皆然。先王之立
官也,必使之方,方则分定,分定则下不相隐。尧舜,贤主也,皆以贤者为后,不肯与其
孙,犹若立官必使之方。今世之人主,皆
世勿失矣,而与其
孙,立官不能使之方,以私
之也,何哉?其所
者之远,而所知者之近也。今五音之无不应也,其分审也。
、徵、商、羽、角,各
其
,音皆调均,不可以相违,此所以无不受也。贤主之立官有似于此。百官各
其职、治其事以待主,主无不安矣;以此治国,国无不利矣;以此备患,患无由至矣。
【圜】
之人已荫矣。”孔见鲁哀公,哀公曰:“有语寡人曰: ‘为国家者,为之堂上而已矣。’寡人以为迂言也。”孔
曰:“此非迂言也。丘闻之,得之于
者得之人,失之于
者失之人。不
于门
而天下治者,其惟知反于已
者乎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