夷郡鱼复县江,夷
即佷山清江也,
清照,十丈分沙石,蜀人见其澄清,因名清江也。昔凛君浮土舟于夷
,据捍关而王
。是以法孝直有言:鱼复捍关,临江据
,实益州祸福之门。夷
又东径建平沙渠县,县有巫城
,南岸山
五百里,其
历县东
焉。
东南过佷山县南,夷自沙渠县
,
浅狭,裁得通船。东径难留城南,城即山也。独立峻绝,西面上里余,得石
。把火行百许步,得二大石碛,并立
中,相去一丈,俗名
石。
石常
,
石常燥。每
旱不调,居民作威仪服饰,往
中,旱则鞭
石,应时雨多,雨则鞭
石,俄而天晴。相承所说,往往有效,但捉鞭者不寿,人颇恶之,故不为也。东北面又有石室,可容数百人。每
,民人室避贼,无可攻理,因名难留城也,昔
蛮有五姓,未有君长,俱事鬼神,乃共掷剑于石
,约能中者奉以为君。
氏
务相乃中之。又令各乘土舟,约浮者当以为君,惟务相独浮,因共立之,是为廪君。乃乘土舟,从夷
下,至盐
。盐
有神女,谓廪君曰:此地广大,鱼盐所
,愿留共居。廪君不许,盐神暮辄来宿,旦化为虫,群飞蔽日,天地晦瞑,积十余日。廪君因伺便
杀之,天乃开明。廪君乘土舟,下及夷城。夷城石岸险曲,其
亦曲,廪君望之而叹,
崖为崩。廪君登之。上有平石,方二丈五尺,因立城其傍而居之,四姓臣之。死,
魂化而为白虎,故
氏以虎饮人血,遂以人祀。盐
即夷
也。又有盐石,即
石也。盛弘之以是推之,疑即廪君所
盐神
也。将知
石,是对
石立名矣。事既鸿古,难为明征。夷
又东径石室,在层岩之上。石室南向,
其下,悬崖千仞,自
上径望见。每有陟山岭者,扳木侧足而行,莫知其谁。村人骆都,小时到此室边采
,见一仙人,坐石床上;见都,凝瞩不转。都还招村人重往,则不复见。乡人今名为仙人室。袁山松云:都孙息尚存。夷
又东与温泉三
合。大溪南北夹岸,有温泉对注,夏
冬
,上常有雾气,疡痍百病,浴者多愈。父老传此泉先
盐,于今
有盐气。夷
有盐
之名,此亦其一也。夷
又东径佷山县故城南,县即山名也。孟康曰:音恒,
药草。恒山今世以银为音也,旧武陵之属县。南一里即清江东注矣。南对长杨溪。溪
西南潜
,
在
堂村东六七里,谷中有石
,清泉溃
三十许步,复
,即长杨之源也。
中有神鱼,大者二尺,小者一尺。居民钓鱼,失陈所须多少,拜而请之,拜讫,投钩饵。得鱼过数者,
辄波涌,暴风卒起,树木摧折。
侧生异
,路人
摘者,皆当先请,不得辄取。
源东北之风井山,回曲有异势,
大如盆。袁山松云:夏则风
,冬则风
,
秋分则静。余往观之,其时四月中,去
数丈,须臾寒飘卒至,六月中,尤不可当。往人有冬过者,置笠
中,风
之。经月还步杨溪,得其笠,则知潜通矣。其
重源显发,北
注于夷
。此
清泠,甚于大溪,纵暑伏之辰,尚无能澡其津
也。县北十余里,有神
,平居无
,时有渴者,诚启请乞,辄得
。或戏求者,
终不
。县东十许里至平乐村,又有石
,
清泉,中有潜龙,每至大旱,平乐左近村居,辇草秽著
中。龙怒,须臾
,
其草秽,傍侧之田,皆得浇
。从平乐顺
五六里,东亭村北山甚
峻,上合下空,空窍东西广二丈许,起
如屋,中有石床,甚整顿,傍生野韭。人往乞者,神许,则风
别分,随偃而输,不得过越,不偃而输,辄凶。往观者去时特平,暨
自然恭肃矣。
不酸楚。其甘
,可以断谷,穷年不厌。又东径狼泊,
援以其地
,自西里
屯此。又东径龙渊县故城南,又东,左台北
,建安二十三年,立州之始,蛟龙蟠编于南、北二津,故改龙渊,以尤编为名也。卢循之寇
州也,
州刺史杜慧度,率
步军晨
南津,以火箭攻之,烧其船舰,一时溃散,循亦中矢赴
而死。于是斩之,传首京师。慧度以斩循勋,封龙编侯。刘欣期《
州记》曰:龙编县功曹左飞,曾化为虎,数月,还作吏。既言其化,亦化无不在,
哀易虎,不识厥兄,当其革状,安知其讹变哉?其
又东径曲易县,东
注于泿郁。《经》言于郡东界,复合为三
,此其二也。其次一
东径封溪县南,又西南径西于县南,又东径赢陛县北,又东径北带县南,又东径稽徐县,径
注之。
龙编县
山,东南
稽徐县,注于中
。中
又东径羸陵县南,《
州外域记》曰:县本
趾郡治也。《林邑记》曰:自
趾南行,都官
浦
焉。其
自县东径安定县,北带长江,江中有越王所铸铜船,
退时,人有见之者。其
又东
,隔
有泥黎城,言阿育王所筑也。又东南合南
。南
又东南,径九德郡北。《
州外域记》曰:
趾郡界有扶严究,在郡之北,隔渡一江。即是
也。江
对
趾朱县,又东径浦
县北,又东径无切县北。建武十九年九月,
援上言:臣谨与
趾
兵万二千人,与大兵合二万人,船车大小二千艘,自
趾,于今为盛。十月,援南
九真,至无切县,贼渠降。
余发,渠帅朱伯弃郡,亡
林
薮。犀象所聚,羊
数千
,时见象数十百为群。援又分兵
无编县,王莽之九真亭。至居风县,帅不降,并斩级数十百,九真乃靖。其
又东径句漏县,县带江
,江
对安定县,《林邑记》所谓外越、安定、纪粟者也。县江中有潜
,形似
,上岸斗,角
还
江
,角
复
。又东与北
合,又东注郁,
而逝矣。此其三也。平撮通称,同归郁海,故《经》有
海之文矣。
又东过夷县北,夷
又东径虎滩,岸石有虎像,故因以名滩也。夷
又东径釜濑,其石大者如釜,小者如刁斗,形
真,惟实中耳。夷
又东北,丹
注之。其源百里,
西南望州山,山形竦峻,峰秀甚
。东北白岩
立,西南小演通行。登其
平,可有三亩许,上有故城,城中有
,登城望见一州之境,故名望州山,俗语讹,今名武钟山。山
东有涌泉成溪,即丹
所发也。下注丹
,夭
雨,辄有赤气,故名曰丹
矣。丹
又径亭下,有石
甚
,未尝测其远近。
中蝙蝠,大如乌,多倒悬。《玄中记》曰:蝙蝠百岁者倒悬,得而服之,使人神仙。
有泉,冬温夏冷,秋则
藏,
则
游。民至秋,阑断
,得鱼,大者长四五尺,骨
,异于余鱼。丹
又径其下,积而为渊。渊有神龙,每旱,村人以芮草投渊上
,鱼则多死。龙怒,当时大雨。丹